当前位置:

铸牢共同体意识,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王浩铭 吴刚华 编辑:刘艳秋 2021-08-31 17:15:39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湖南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心协力,不懈奋斗,推动湖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民族工作事关国运兴衰,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纵观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走向团结壮大的水乳交融史,中华上下五千年能够绵延不绝的成功密码就是始终将民族团结摆在治国理政的头等位置,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民族团结了什么时候就能国运兴盛,什么时候民族分裂了什么时候就会国运衰败。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经济发展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新时代的中国要发展、要实现复兴绝对离不开民族团结的支撑,绝对离不开民族精神的砥砺。扎牢新时代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注重紧紧扎牢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营造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关系、坚持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三个坚持”。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到任何时候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我国的最大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党成立之初起,就团结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正是因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在昏暗的压迫下找到了前行的光明,才能在亡国的边缘上找到了“救命稻草”实现了自我救赎,实践证明只有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打铁自身硬、取胜有方,各族人民才能克服重重压迫剥削,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才能昂扬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党更是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成中国梦而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因此,新时期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十分重要,必须要做到毫不动摇,必须要同任何想弱化、分裂、动摇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的力量斗争到底;任何时候都要用如履薄冰的谨慎感巩固全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强党对民族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党对民族工作的指示和部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心底里面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党、相信党、跟着党、感恩党,在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攻坚克难,在奋斗湖湘“三高四新”战略和伟大的中国梦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坚持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做到任何时候不偏不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党注重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明白只有团结才能凝聚起爬坡过坎的磅礴力量,才能战胜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的艰难挑战。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一定要将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底,全党要积极引导、协调、推动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往,如开办民族讲堂、建立民族交流网络工作群、开辟民族经商及文化传播绿色通道等民族交流的线上线下平台,为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合作创建平台、开辟途径;通过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村镇、市州等营造全社会团结互助的民族氛围;想方设法地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得好,加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真正做到在精神和物质上破除掉阻碍民族团结的一切顽瘴痼疾,让全国各族人民真正实现“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民族步调,做到任何时候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不竭奋斗的初心和使命,造福各族人民、为了各族人民,党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一切流血牺牲;为了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党不计投入、不惜成本,将最好的资源用在了脱贫巩固上确保了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小康,中国共产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因此,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一定要把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摆在首位,确保各族人民发展始终能做到“同频共振”,始终能保持在一条线上、在一个起点上;坚决杜绝各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走路,也绝不能用等个别民族高度发达了、极度富裕了、特别强大了再回过头来帮助弱小的、贫困的民族的方法来搞民族工作。要从民族分布领域的宽度上树立起区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先富及时帮助后富,先强者及时帮助后进者;全党在对各民族的方针政策方面要起到定盘星的定调作用,确保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方针,在大的方向上稳定局面;要从发展的角度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措施上不吝啬、不保留的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在思想上要以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努力和付出,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王浩铭 吴刚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8/30/100942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