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历程

来源:红网 作者:刘钢 编辑:陈晓丹 2021-05-05 19:24:53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坚定地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骄人的成绩单令世人瞩目、令世界震撼。

艰难破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经济没有活力,物质极度匮乏,实行凭票供应,人民生活贫困,国民经济处于落后状态。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共产党进行反思与探索,积极寻找经济振兴之路。

当时,要寻找经济振兴之路,首先要解放思想。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全文转发。于是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冲破了思想束缚,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奏响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序曲。它在党内外形成了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从思想僵化的状态下解脱了出来,党以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也是在1978年5月,时任负责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法国、在德国、在瑞士、丹麦、比利时,考察团一次又一次被深深震动。回国后,谷牧仅用“紧迫感”三字,概括了这次出访的心情。然而当年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引出了一份泱泱十几万言的考察报告。邓小平看了报告后激动地说,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停滞。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应当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这种试验。著名的经济特区政策也就此应运而生。

1978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本来是讨论经济工作,但会上陈云提出,要搞好经济工作,首先必须破除思想束缚,得到广泛响应。于是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序幕。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建立了经济特区。正如“春天的故事”所传唱的那样: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初步探索

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也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一个勇敢的行动。2014年9月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这更好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与活力,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逐渐显化,乡镇企业则开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独特道路,大大推进了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

同时,1978年也开始了城镇国有企业的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自此以后,我国国企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回首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效途径的过程。30多年间,国有企业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与经营者,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呈现出较强活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主经营,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从体制和机制上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市场化运作的适应力和自觉性。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市场化,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决定。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划时代的突破: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资本市场,股市是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股份制作为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制度,也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20世界80年代建立股票市场。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29日正式营业。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一锤定音

邓小平南行讲话后,党中央对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明确而坚定。1992年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自此,我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不断地深入推进。

一往无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2019年10月,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与时俱进地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全面融入世界市场。1986年中国开始“复关”谈判,即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资格的谈判。1995年,“关贸总协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又继续进行“入世”谈判。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此,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中国入世后,我国正式启动了调整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政治体制改革。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的突破。为了更好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强调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创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更加成熟。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直以来我党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新《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开始施行。该法完善了外资企业管理,促进了公平竞争。2014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10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成立,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同时,建立自贸区,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反腐倡廉,建设服务型政府等一系列举措,使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场经济更是开放型经济,为此,我党不断推进扩大开放战略。201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每年召开进口博览会,2020年签订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无不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步伐。

正因为我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探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2010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我国GDP总值达到了美国的70%。而且,目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将成为世界经济更大的引擎。

来源:红网

作者:刘钢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5/05/92609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