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近年来,湖南省文明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大力推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各种网络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在理论上科学揭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与规律,在实践上确立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新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科学把握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与规律
矛盾和规律是表征事物形成发展过程中内部构成要素及其与外界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准确把握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是科学揭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只有遵循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才能正确处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是指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形式,是决定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发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可分为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两大类:前者是指贯穿于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始终、决定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性质、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支配和制约作用的矛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四有”新人要求与人们实际的网络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水平之间的差距;后者是指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矛盾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与网络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和网下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与网民精神需求之间、党委政府企业学校网民等五大主体之间的矛盾等。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是指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由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内部矛盾所规定的,反映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探索和揭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有利于增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预见性,解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从而提高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性、针对性。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是贯穿于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始终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规律是指反映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矛盾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网络物质文明建设与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均衡发展相互促进规律、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与网下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兼顾相互配合规律、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和网民精神需求供需一致相互匹配规律、党委政府企业学校网民等五大主体之间同向同行相互协调规律等。
二、始终坚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原则是指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正确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规范。
一是方向原则,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方向原则既是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规律的体现,也是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本质的集中反映。
二是虚实原则,即要坚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与网下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做到二者同步同向同行。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但虚拟并非虚无,而是现实空间的延伸,具有现实性。因此,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与网下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形式有异,但本质相同。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应坚持虚实结合原则,实现网上网下联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三是层次原则,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分层次进行,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兼顾、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简言之,就是要根据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各要素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是渗透原则,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要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并结合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力戒形式主义、杜绝“两张皮”现象。
三、创新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
加强网络精神文明素养教育。一要组织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专家学者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重点突出、阶段衔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网络精神文明素养教育手册。二要运用新理念、新内容、新设计、新方法,努力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挑战度的网络精神文明素养教育金课。三要丰富网络精神文明素养教育载体,善用传媒载体、巧用管理载体、突出活动载体、优化网络载体。
搭建五级联动网络传播平台。一要坚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为主体,探索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二要依托省市县融媒体中心,构建以文明网+微信、微博、短视频、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为载体的“1+N”网络精神文明传播矩阵,形成省市县镇村(社区)五级联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格局。三要畅通平台互动渠道。各级文明网要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布电话号码、QQ邮箱,设置语音信箱、即时对话框等,方便网民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监政问政,及时回复网民关切,阐释社会疑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四要优化栏目结构设置。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等架构,紧密联系网民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实际;继续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好人好事,同时也要设立曝光台,批评揭露各种不文明现象;加强监管,杜绝“僵尸栏目”,做到月月新、日日新、时时新。
打造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精品。其一,打造新时代“红讲所”。立足各地实际、适应大众需求、遵循传播规律,建好红色革命遗址网上展馆,让历史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活起来;开好网上红色讲坛,创作爱国主义纪录片等一大批红色作品,将专家宣讲和文艺展演内容视频转化为微视频,运用“一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推送。其二,推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网民免费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品电子书库、影视音像作品,实现在线点读点播等“点餐”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其三,激发广大网民创作热情。广泛发动、组织网民制作成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培育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第一,配齐配强专职队伍。省、市、县文明办要设立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处、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从高校本科、硕士、博士中选调政治立场稳、思想素质好、纪律作风严、专业水平高的毕业生充实到省、市、县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部门。第二,扩大兼职队伍规模。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党员为核心,以自媒体意见领袖和各界名人明星为骨干,以大中小学生为主力,组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队伍;制定《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管理办法》,加强对志愿者的组织领导、管理考核,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第三,组建专家学者智库。从相关党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协会等部门遴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智库,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构建网络精神文明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文明办统一组织领导下,建立一支由省内外文明办及相关党政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普通网民、行业协会等构成的动态多元的网络精神文明督查评价队伍。二是评价标准立体化。建议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标准进行督查评价:网络空间是否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网民网络思想政治、网络伦理道德、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知识等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否有利于网民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网民的满意度。三是评价指标合理化。提高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权重,建议在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评价细则中,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增设为一级指标,其权重不低于网下精神文明建设;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合理设置若干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二、三级指标。四是评价方式科学化。综合运用自我评价、上级文明办实地考评、同级文明办交叉互评、委托外省市县文明办实地考评等方式,对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合理设定以上4种方式量化得分的比例;除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外,建议增加“微服私访”“随机抽考”等方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中心的资源,采集、挖掘、分析、测评网民,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红网
作者:赵惜群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