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泽生活,文化丰富心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家书屋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启民智,引导移风易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笔者调研发现,部分农家书屋、农村大舞台、村史馆、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接地气、闲置率较高,老百姓觉得浪费,干部也无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错误政绩观作祟,无视地方个性搞一刀切;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人才缺乏,重建设轻管理,且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怀为民之心行为民之事,方可见真成效。笔者认为,要让睡大觉的农家书屋醒过来,真正成为农民的思想明灯、致富金屋、文化粮仓,需做到以下几点:
问需于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地点选择上应以“方便群众借阅”为原则,将书屋与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设在学校、超市、合作社等农村人气较旺的场所,提高借阅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同时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和配备科技、文化、生活、儿童、种植业、养殖业等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地域生活特色的书籍,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乡村振兴、文明家风、法治建设等知识宣讲搬到农家书屋内,为广大群众点亮思想明灯。
问效于民,建章立制职责入心。建立由文化部门牵头的市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活动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考核,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持续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捐建、冠名等方式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同时建立农家书屋负责人制度,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村后备干部、优秀党员等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为农村党员群众阅读书籍提供一个好去处,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致富金屋。
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共绘蓝图。镇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由文艺骨干、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下乡人士、党员志愿者、老教师组成的乡村文化队伍,利用农民丰收节、乡村春晚等,与美丽乡村建设、家风家规家教相结合,策划参与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高度认同、以村民为主体、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文化活动,让村民乐有所学。同时乡村文化队伍要引导农民群众创作、排练、演出本地戏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村民记住我们的节日,留住我们的乡愁,使农家书屋成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乐园、文化粮仓。
来源:红网
作者:黄美玲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