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文胜: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胜 编辑:刘艳秋 2021-02-01 09:52:55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201091603.jpg

编者按:随着绝对贫困问题首次得到历史性解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如何按照省委关于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要求,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上闯出湖南的新路子,彰显湖南的新担当,展现湖南的新作为,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陈文胜认为,要立足于湖南的精细农业发展特色、“两型社会”建设名片、精准扶贫高地三大优势,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两型”发展高地,打造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高地,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特别是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尽锐出战、全力攻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随着全省51个贫困县692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7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首次得到历史性解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为战略支撑,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要求,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必须按照省委关于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要求,以进入新发展阶段、确立新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变革逻辑为取向,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在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上谱写湖南新篇章。

一、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省委、省政府根据人多地少的省情,推进了以精细农业为取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以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为引领的“六大强农行动”,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湖南发展精细农业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湖南作为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生产不是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效益、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积极性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但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优质农产品同质竞争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农民收入状况无疑是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根据调研,在湖南农民增收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短板是农民经营性收入总量偏低、尤其是脱贫县的农民经营性收入偏低,总体上存在着经营性收入生产成本降低难、农产品卖难、产业结构调整难的三“难”瓶颈,不仅使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来多重压力。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立足我省鱼米之乡的优势,按照打造九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的总目标,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以精准定位、精细生产、精深加工、精明经营、精密组织的发展方式为取向,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推动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供给结构不断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结构,以破解农业生产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区域分工合理、高质高效发展的精细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作为生物产业,对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质有着独特的要求,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具有不同的品质,必然要求立足各区域特色,推动区域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尽管全省划分了“环洞庭湖”“大湘西”“长株潭”“大湘南”四大农业区域板块,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优化布局,各板块区域内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如何调整,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实化,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引导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四大农业板块的区域分工,全面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严格以“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为农业长期政策的支持依据,规范政府对每个区域支持种植的品种和相应品质要求、以及限制和限期退出的品种,建立各区域农产品品种与质量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约束机制,以优化区域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基础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有效破解湖南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要把提质增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对鲜活农产品的储存保鲜,人粪畜粪的转化使用,特别是耕地的质量保护和农药化肥的减量使用,必须取得技术的不断突破,才能加快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构建农业高质高效的发展新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还有一个湖南农业发展的必答题,就是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高地,补齐人均七、八分地的小农户小规模经营短板。可以说,这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破解困难约束的潜力和希望所在。美国农业为什么强大?全球ABCD四大跨国农业企业除法国路易达孚外,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就处于前三位。正是强大的企业把美国的政府、农民、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把美国的农业从生产与加工到销售与物流、从资本到技术实现高度融合,也就是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湖南近几年来,由于微型农机的问世,农机专业户在政府的补贴下购买农机,农民不必购买农机而是通过社会化服务购买农机服务,以人力、牛耕为主的规模极小的小农户和偏远山区,基本实现了现代农机对人力、蓄力的替代。因此,必须通过社会化服务把政府、企业与农户链接起来,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全面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是湖南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二、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两型”发展高地,实现农村宜居宜业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国民有效财富与有效制度的累积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担负着与精准扶贫一样的国家使命。自2007年起,湖南全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全国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新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明确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就明确要求,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无疑是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美丽乡村建设所必然要求,是推进乡村振兴所必须要贯彻的新发展理念,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必须要确立的新发展目标。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乡村发展模式,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两型”发展高地,推动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闯出湖南的新路子,进一步彰显湖南的新担当,进一步展现湖南的新作为,进一步谱写湖南的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措施,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如何保障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成为巩固“两型社会”建设成果的现实要求。为此,进一步总结“两型社会”的实践经验,把“两型社会”建设和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统一起来,需要处理好常量政策、增量政策、变量政策的关系。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乡村生态振兴政策,要作为常量政策实行下去,进一步降低乡村资源消耗强度,进一步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乡村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保护等方面的绿色节能新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要作为增量政策,以强化绿色科技的推动作用。把建立整村规划、整村管理、整村统筹、整村布局推动“两型”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管理制度,作为变量政策,适应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及时调整,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特别是要对一次性塑料包装、农膜等无法降解环境污染产品的进村入户予以从重从严控制,确保乡村环境从源头上得到根治。留得住绿水青山,乡村才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打造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高地,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不仅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且探索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为只有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也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确保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和传统农业大省,不仅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始终未打破,而且城乡二元分割突出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内循环的畅通。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决策,以广阔的农村市场和投资空间作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既是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因此,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切期望,更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之策。进而乘势而上,打造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有效衔接示范高地,不仅是时代赋予湖南的历史使命,也是湖南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责任担当。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的“共同行动”与“共同富裕”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共同行动”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制度逻辑。如果从乡村振兴推进全面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就应更多地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何“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只要仍处于物质和精神财富没有极大满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贫困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象就难以避免,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共同行动”,就不只是如何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收入上的相对贫困问题,更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共同富裕”问题。而且“共同富裕”不足,所谓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行动”就缺乏实际内容,也就无法形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共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必须既发挥市场优化要素配置的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通城乡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使乡村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激活;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共产党的政党优势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为广大农民推动更加广泛和公正的城乡权益共享,让全社会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力”的“三驾马车”改革赋能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具基础性、广泛性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上来,才能激发农民的主体积极性成为乡村的内生动力,去创造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发展动力上,必须以增进农民的福祉为立足点,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全面建立健全的城乡收入分配体系、乡村服务体系、城乡人居分布体系、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民权益分配体系的不断健全。在动力机制上,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力”的“三驾马车”改革赋能新机制,以改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干部在干、农民在看”的局面,实现“党的引领力、政府的推动力、市场的原动力、农民的创造力、社会的协同力”相融合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推进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本文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三高四新”战略》一书中的一篇文章,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胜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2/01/89669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