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优化基层治理打下思想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李小光 编辑:陈晓丹 2020-09-02 17:17:19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推动党的意志、主张、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基层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把重点放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综治维稳等“数据化”工作中,忽视了开展周期长、见效慢的思想工作,从工作结构上造成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边缘化、悬浮化问题。少数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错误思潮时,不去反驳、不想“树敌”、不敢亮剑;面对歪风邪气时,立场摇摆、态度暧昧、视而不见;面对造谣抹黑时,宁当旁观者、和事佬,不敢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不能很好地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角色”作用。

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兴起,极大地消解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固有路径,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出现本领恐慌、举措不定、应对失据的现象,导致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存在丢失、虚化、被抢占的风险,严重迟滞了对基层人民群众的引导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党员干部更需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

强化制度供给,释放基层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新动能”。释放新动能,一靠制度支持,二靠机制激励。要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意识形态责任制度,改变以台账资料为重点的考评导向,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突出实效化,强化内生动力,特别是要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在提拔、任用中的分量,走出“制度挂墙上,责任写纸上,执行在嘴上”的窘境,确保土有责、守土尽责,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新动能。同时,还要强化激励机制,让坚守、践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基层党员干部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让人人都争做维护者、善做斗争者,避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人缘化、形式化、娱乐化,提升他们的存在感、获得感。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普考”,必须要逐步改变扎根不深、范围有限、不易考核的“疲钝效应”,让资源向一线下沉,让效果向基层下沉,打造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同时,要突出“本土化”,让党员干部有途径、有渠道、有机会参与、接近意识形态工作,不把意识形态工作搞成抽象晦涩的概念解读,也不要做成虚头巴脑的照本宣科,而是把这些工作融入、分解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之中,用通俗易懂、本土化的生动实践来解读、传播,减少自说自话的“头头是道”与“水土不服”的本本主义,杜绝意识形态工作内卷化,提升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把有经验的“老把式”和有创新的“新人才”吸引进队伍,引入新思维、新血液,提升整体工作的战斗力、竞争力。同时,要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强化培养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队伍,推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专业化、通俗化、实效化,从全局上打好阵地战、从条块上打好破袭战、从要点上打好阻击战。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学会拥抱新媒体,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新媒体形态结合起来,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优化意识形态工作新结构。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传播特性,打造意见领袖、网络大V、舆论精英,建构“以点带片、以片带面、以面带体”的意识形态工作“升级版”。

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绷好意识形态这根弦,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松懈动摇,不随波逐流,通过意识形态工作,既“硬脊梁”“宽肩膀”“挑重担”,又营造清爽正派的工作氛围,为优化基层治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李小光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02/82706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