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强重大疫情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曾长秋 编辑:唐盈 2020-05-21 11:33:40
时刻新闻
—分享—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搞好网络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警示我们:越是发生重大公共事件,就越是“舆论场”最为复杂、面临大考的时期。从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舆情的经验教训来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在于对网络舆情特别是谣言进行治理。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是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从决策层面向执行层面转化的应然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一、注重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实证研判

当前的重大突发事件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空间,随着网络技术和网民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自媒体聚合效应的不断凸显,网络舆情的管控难度日益提升。加上网上各种社会思潮交汇,各种利益诉求集散,多种意识形态较量,网络圈群的主流声音弱化、主流价值淡化,以致谣言蜂起。由于网络阵地已成为意识形态战场的主要传媒阵地和主要信息渠道,切实提升其工作的时效性,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在5G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传播平台得到全面升级,对政府治理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疏”与“导”的原则,趋势利弊,因势利导,做好防化风险的工作,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围绕相关“信息”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在此过程中尤要注重实证研判:首先,调研网民和网络圈群。要利用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对各大网络平台实时监测,对全网信息进行采集,获取“政务舆情数据”;还要加强网络舆论调研,了解网络圈群舆论变化的轨迹,对舆情案例进行分析。其次,分析问题与查找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剧烈,原有的应对网络舆情机制不够健全。在理性的负责任的报道跟不上时,碎片化的信息表达会呈井喷之势。在事实缺席的情况下,往往引起公众“情绪爆炸”。要善于化被动为主动,掌握第一手数据,精准施策,必须加强对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管理,强化基层监测预警,针对管辖范围内群体性事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进行重点监测,抓好舆情预警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再次,善于总结经验和预防未来。在历次防治重大突发事件危机的实践中,我们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当前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其重点在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方面“做足文章”。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未雨绸缪,形成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思路和制度架构,提升对网络舆情进行治理的能力,健全各级政府部门防治网络谣言的管控机制和技术手段。

二、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谣言治理的创新力度

由于网络舆情倍速传播、波及面广、危害力大,某些人通过散播谣言,发起话题,制造事件,煽动民意等手段,妄图动摇我国网民的理想信念,模糊我国网民的价值观念,败坏我国网民的网络操守。更有甚者,不惜对恶意信息进行多层次伪装,或者将其植入常态信息之中加以隐蔽化、多样化地传播,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挑战与威胁。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占据网络思想阵地的“制高点”,筑牢网络意识形态的“防火墙”,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与领导权,为全面战胜疫情提供有利环境,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主流价值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网络治理格局,为实现重大突发事件过后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时代演进的节奏和规律,进行开创性探索。为此要做到:其一,把握规律性。网络舆情从形成到终结,都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必然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来运行舆情引导工作。要通过把握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二,提高协同性。建立协同机制,并且力争把工作格局扩得更大、基础打得更牢,要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权力管控与保障公民权利相结合、战时治理与平时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社会治理和公民自律相结合,提升治理的实效性。其三,加强针对性。舆论引导是做人的工作,其有效性在于加强针对性。在治理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随时关注事件进展,对造谣传谣的言行绝不姑息,通过揭露和打击,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三、提升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

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为此,我们要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方面下工夫,利用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疫情防控知识、防控动态的宣传;也要在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方面下工夫,规范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严格新闻和信息发布的审核、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工作;还要在压实基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方面下工夫,建立健全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深入指导、督促和检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谣言治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到:主动出击,工作部署抓“早”;聚力借力,营造声势抓“效”;竖立旗帜,舆情网评抓“快”。同时,思想认识要到位,政策法规要到位,技术和管理也要到位,着力提高舆情信息研判与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当前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治理能力,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舆论引领能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政府政府一方面公开网络信息,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一方面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加强正面宣传,建立由各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网管员参加的队伍,形成强势正能量,以主流舆论引领网络舆论,用正面内容占领网络阵地。第二,研判预警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建构防范、应对机制,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由国家网管部门牵头,建立包括重大突发事件中舆情治理研判机构,提升研判能力。第三,决策化险能力。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危机常态化”理念,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对外发布信息的口径应保持统一,防止前后表述不一引发次生舆情;还要用法律法规约束谣言的传播,加大网络平台责任管控,依法惩治污蔑党和国家、引起公众恐慌等谣言。第四,评价反馈能力。网民了解疫情信息越多,就越能识别谣言。须知,谣言止于公开,在多方验证信息流通之下,谣言一定会被逐步揭穿。另外,新时代进行舆情管控不仅要敢于作为、有所作为,还需要有容错机制,为不缺位、敢担当者提供保障,以便更好地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总之,疫情时期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是思想的斗争,是民心的争夺,更是信仰的较量。我们一定要按照“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总要求,有效利用好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平台。同时,时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快补齐网络治理短板,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曾长秋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5/21/72784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