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湖南靠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编辑:刘艳秋 2020-03-23 13:34:02
时刻新闻
—分享—

204219467.jpg

郴州汝城温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目前,湖南省正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文旅装备制造、红色教育培训、特色民宿、生态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推进湘赣边红色旅游协作区建设,办好红色旅游国际博览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是湖南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及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深化精品线路建设,是助推湖南省“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成效良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打造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推进湖南两大连片特困区的精准扶贫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2017年分别制定了《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方案按照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的思路,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经过五年的建设,全省形成了“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以及“神奇湘东”13条精品线路,共涵盖了127个节点景区,707个特色村镇。基本构建起“三纵五横”的精品线路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贷款项目、茶旅融合试点项目、湘村客栈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在精品线路沿线特色村寨相继开花,有效带动了农民参与旅游扶贫,支持群众创业就业,推进了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加快了大湘西和大湘东地区脱贫致富进程。其中,平江县、宜章县、汝城县、安仁县、新邵县、绥宁县、武冈市、永定区、慈利县、安化县、江华瑶族自治县、辰溪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双峰县等17个县(市、区)于2018年脱贫摘帽。

204219339.jpg

衡阳市宝盖镇万亩银杏。

二、精品线路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品牌不强,缺少全国知名的线型旅游目的地

一是目前建设的精品线路多数仅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并没有进入全国旅游市场的品牌线路中,总体品牌不强。二是对接国家旅游风景道缺失。“十三五”期间,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和全国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中均明确建设国家风景道的内容,涉及湖南省的有“武陵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和“罗霄山南岭国家旅游风景道”,但湖南省在对接国家规划中,仅仅在精品线路的规划中提到要对接,而实施中缺失,造成围绕国家级线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打造尚未重视。

(二)认识不够,难以支撑全域旅游高质发展

不少地方政府还没有全域旅游发展的思维,对精品线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认识不够,目前还停留在报项目、争项目和完成基础设施上,尚未在高质量发展的层面上用力,还难以支撑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湖南省是全国最多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省份,如何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来打造“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的战略思维还不够。

(三)极点不强,新增精品景区的带动性不足

虽然精品线路沿线建设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但多数新增的乡村旅游精品景区自身还不够强大,其旅游辐射效应还有限,对周边的带动性还不足,极点的极化现象还“缺把火”,集聚效应还未形成。

(四)平台不大,信息平台难以支撑高效发展

虽然现在构建了精品线路的信息系统和宣传的APP,云平台建设也在推进中,但其所对接和涉及的文化生态旅游的各类数据还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湖南省缺乏统一的文旅大数据云平台,对接市场、营销、产品、预订等均不顺畅,难以支撑湖南省文旅产业高效发展。

(五)用地不顺,限制了乡村旅游投资和发展

精品线路涉及的多数景区为乡村旅游型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旅游用地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征用土地中成本较高、过程较长、手续较多,限制了乡村旅游高效优质发展,也影响了市场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4219337.jpg

东江湖晓雾轻舟。肖志忠/摄

三、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对接湖南省“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的部署和文旅产业发展的趋势,应更加深入推进湖南省精品线路建设,以全域旅游思维、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全国知名的线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做亮做强一批新的精品文旅景区,打造文旅产业新增长点,服务“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塑造国家旅游风景道品牌,占领新兴市场

一是建好两条国家旅游风景道。率先对接建设好国家规划中与湖南省紧密相关的武陵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和罗霄山南岭国家旅游风景道,树立鲜明的国家旅游风景道形象,将湖南省精品线路建设与国家旅游风景道完美融合,形成新品牌,占领未来引领发展的新兴自驾旅游市场。二是串接三条湖湘特色的省级旅游风景道。围绕湖南省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依托现有精品线路,串连组合,建设南山国家公园风景道、环洞庭湖生态旅游风景道和雪峰山文化旅游风景道。与两条国家级旅游风景道串接连通,共同构筑湖南独特的旅游风景道网络,形成全新的文旅发展新动能,推进全省文旅产业持续发展。

(二)紧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高质发展

一是将精品线路建设的范围拓展到全省,将“天下洞庭”环洞庭湖精品线路、“锦绣湘江”沿湘江精品线路等纳入到精品线路的建设范围,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二是围绕精品线路串接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集中力量聚力对标建设。针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将精品线路的深化与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结合,重点支持其精品民宿、旅游风景道、研学旅游基地、美食旅游地、夜旅游地、文化演艺和展示等旅游新业态建设,推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验收,共同打造一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湖南省“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三)聚力建设大数据平台,保障高效发展

以“聚、通、用”为目标,实现湖南省文旅大数据融合分析,聚力建好湖南文旅大数据云平台,形成“1+3+N”(即“一个平台三大数据库多个分析”)的服务模式 。“一个平台”即“文旅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通过跨平台数据共享,实现深挖数据潜在价值,寻找文旅发展和服务的规律与异常点,着力解决精品线路投资与服务中的“痛点”,达到为投资提供科学分析服务、为游客提供匹配信息服务、为居民提供发展智力服务,助推湖南省文旅产业高效发展。“三大数据”:即做好游客接待的数据库、做实湖南省精品线路产品数据库、做活文旅服务商数据库。“多个分析”即根据实际需要“建立N个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如游客需求分析模型、产品匹配分析模型、项目投资分析模型、游客画像模型等。通过文旅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利用数联网、块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挖数据潜在价值,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文旅工作“痛点”,为湖南省文旅游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04219947.jpg

永州瑶族风情。胡新元/摄

(四)支持做强一批新增长点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30个新型精品景区,持续支持重点打造,多方聚力,共同打造,形成品牌,使之成为全新的文旅产业新增长点,发挥其巨大的极点效应,围绕文旅产业形成多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发展态势,发挥出极点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成为湖南旅游产业新增长极。

(五)鼓励做强一批新业态

以全域旅游的发展思维,做实文旅融合。重点围绕湘赣边、武陵山、雪峰山、长征沿线等区域,深挖湖南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做亮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培训,对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实红色文化国家公园,举办红色文化旅游博览会,做强“伟人故里”红色旅游品牌。全面推进“产业+旅游”发展,鼓励各个产业围绕文旅产业发力和用劲,形成多业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基础教育与旅游结合,全面推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将林业与旅游结合,着力建设“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将网游与旅游结合,引导发展“网游旅游”产业,将“两山理论”与旅游结合,支持“生态旅游”发展,等等。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3/23/69003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