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让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动能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自新组建文化和旅游厅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全局、放宽视野,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奋力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实践证明,文旅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社会协调的“润滑剂”、转变发展方式的“加速器”,正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造消费“永动机”的新动能。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要求,“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游山玩水等传统旅游消费热点正在或即将碰到“天花板”,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文旅消费却不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需求就越大,可以无限拓展,是消费“永动机”。国家文旅部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参加了文化体验活动,51.78%的受访者认同“文旅消费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可以说,我们正迎来文旅消费的“黄金期”。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042元,同比增长6.6%。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达1608元,同比增长10.9%,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2.3%。全省游客人均消费达1112元,过夜游客总消费占比43.2%。今年1-8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3亿人次,同比增长11.22%;实现旅游总收入5972.81亿元,同比增长16.69%。
二、强化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动能。关于文化,我们通常作为国家软实力来定位,很少提及其经济功能;关于旅游,我们通常都是在说对消费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投资带动、出口拉动方面的贡献。我们将文化和旅游穿上“连体衣”后,文旅产业不仅成为全省消费的热点,也正成为投资的重点和开放的热点。在拉动投资方面,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昭山文化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古城、古镇、古村正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截至7月,纳入国家文化旅游项目库监测的文旅项目351个,累计投资5796.06亿元。从拉动出口来看,出境旅游以人员“走出去”为先导,带动对外投资、货物出口、技术出口、服务出口,成为新一轮对外投资和出口的“先遣队”。据长沙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5月,湖南省出口文化产品8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9%,占全省出口总值8.2%。
三、促进富民、富财政的新动能。很多人认为,旅游富民不富财政,或者对财政的贡献少。这是由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特点所致,市场主体弱、小、散,开发水平低,融合程度低,消费水平低,自然产生不了多少税收和财政贡献。文化和旅游融合后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文旅产业的富民功能在不断凸显的同时,对财税的贡献也快速提升。旅游发展由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集团大战,大批文化企业快速进驻旅游领域,创新了资源形态,创新了产品业态,全省上市文化旅游企业达10家,各类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达1.7万家,文旅产业对财税的贡献能力大幅提升。新华联集团自2012年确立“由房地产向文化旅游转型”的发展战略,在省工商联发布的2018湖南省民营100强名单,新华联集团名列第一,实现年度营业收入834亿元,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张家界、凤凰等地文旅产业对财税综合贡献超过了40%。
四、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促进开放崛起的新动能。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边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我省作出了构建长沙四小时经济圈、促进开放崛起等战略部署。文旅融合能够充分展示湖湘大地的厚重文化、壮丽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湖南人民的崭新风貌,使更多的人加深对湖南的了解,提升湖南形象,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今年,我们先后近30次赴德国、俄罗斯、肯尼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推介湖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邀请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旅行商来湘踩线。全省接待入境外国游客占全省入境游客的52.10%;实现入境外国游客消费占全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55.9%。今年1至8月,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03.51万人次,同比增长26.8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24%。
五、加快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小康的新动能。文化和旅游以及两者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已成为各地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相结合的脱贫新路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更将推动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老百姓享受了文化餐、吃上了旅游饭,文物、非遗、旅游等助力一批贫困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让妈妈回家”成为我省文化旅游扶贫的典型。十八洞村在文旅扶贫中提炼总结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增强十八洞村村民的文化自信、发展自信。三年来,村民参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自愿投工投劳2800余人次。
六、保护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动能。一方面,文旅融合不仅能够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还能通过举办旅游节庆、博览会等各种旅游平台对很多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意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目前,我省世界遗产达3处,革命旧址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3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这些文化资源大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文旅产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功能。凤凰县为发展全域旅游,引进社会资本9.8亿元,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17个乡镇的给排水和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用“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七、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国民安全感的新动能。文化旅游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和谐社会的推进剂,有利于培养广阔胸襟、塑造包容性格、增进彼此信任、增强安全感,是增进交流的渠道,建立友谊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很重视通过文化旅游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一些村庄组织村民外出旅游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我们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前往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旧址举行“追寻红色足迹”大党日活动,用红色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也增进了原文化和旅游两支干部队伍的思想认同、感情认同。同时,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合作,启动了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评选展示活动,为服务全省主题教育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阵地。
八、推动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增强国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新动能。从社会功能来看,文化旅游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是改善环境、创造服务的过程,文化旅游的触角伸到哪里,那里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更配套,卫生、安全、救援、信息等服务机制就会更健全,文博、体育、公交、市政等服务设施就会更完善,带动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今年上半年,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省14个市州都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完成2573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占总任务的91.5%,完成79个县级文化馆建设、占总任务的64.2%,完成85个县级图书馆建设、占总任务的70.2%。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启动实施文旅公共服务场馆(基层服务点)旅游厕所提质改造试点工作。
九、统筹区域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动能。文化建设有利于整合城镇各种资源,激活城镇文化、彰显城镇个性、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旅游能使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随着人流涌动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发挥“民间转移支付、均衡社会财富”的调节作用;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能使农村就地现代化、就地城镇化,同时又能使城镇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以来,我们支持昭山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质升级。建设伟人故里、魅力湘西、大美洞庭、湘赣边红色旅游等叫得响的精品旅游线路,韶山、武陵源、南岳三个县市区成功申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省11个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结合历史文化、生态文明,以及美丽乡村建设,遴选10个特色小镇予以重点推进,文旅融合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十、催生新的社会组织、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的新动能。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均衡的社会。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有生力量。我们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和“文化和旅游+”理念,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全要素融合、全产业链整合、跨越一、二、三产业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催生了一批新的社会组织。目前,以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有54家,其中,社会团体1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37家,基金会2家,业务范围涉及文艺、书法、绘画、摄影、民间艺术、艺术培训、收藏展览、旅游行业等多个领域。这些社会组织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节矛盾纠纷等方面,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为提高我省经济社会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禹新荣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