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下”统一,"减"出工作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贾建荣 编辑:陈晓丹 2019-08-21 12:13:2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湖南省委就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打出重拳。省委办公厅通知规定,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外,省直部门一律不得对下签订“责任状”,一律不得擅自设立“一票否决”事项。解决上级部门问责泛化的问题,帮助基层干部把精力更多投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担当的实际工作中,既为基层减轻了负担,也体现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的有力贯彻。

笔者认为,减负就要“真减负”不“假减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能把减负当“口号”喊。上下级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上级要从基层工作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的办法,加强统筹多做“减法”,让基层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应景造势”中解脱出来,多常抓、下猛药,重长效。下级基层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也要能够自下而上“反弹琵琶”,从实际工作出发,坚持求真务实,把腾出的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职尽责干实事具体事。

减负不能与实际工作背道而驰。例如中央精神设置“无会月”“无会周”“无会日”,初衷虽好,但要避免陷于另一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作为部署工作的重要平台,开会本身并无“原罪”,只要确有需要、确有内容,该开还得开,倘若为了实现“无会月”“无会周”“无会日”目标而“一刀切”取消所有会议,或者刻意将有用的、该开的会提前或延后,形成“无为月”“ 无为周”“ 无为日”,其结果反而可能影响到工作开展,甚至可能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上级要多考虑基层实情,多为下级“留白”。要给基层“时间留白”,让基层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好工作;要给基层“空间留白”,让基层有更多的时间根据地域特点、地方特色更好更快实现发展;要给基层“管理留白”,上级少一些“高姿态”指示,多一些“俯下身”的情怀。同时,基层也要多考虑工作的全局性,做好平时的工作管理,材料收集,不能搞突击,做“假动作”。

减负也要珍视传统的奋斗精神。落实“基层减负”是政心所望,民心所向。减负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让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出现“落差”“偏差”,更不能“部门拆了多余的牌子”而让工作“踢皮球”;减少了政务公众号,从繁琐的公众号运营中解放出来,却没有把更多精力用在更多接地气的事情上,没有用于实际工作上。因此,基层单位不能以“减负”为借口而忽视具体工作的落实。要珍视并发扬传统的奋斗精神,做到“干一行、热爱一行,干一样、干好一样”。上级督查部门要及时通报曝光典型问题,树好“风向标”,强化实绩导向和结果导向,多以“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一竿子插到底”的督查检查考核,减少召开座谈会、集体访谈的次数和人数,重点到现场看、见具体事、听群众说,以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为主要评价标准。基层干部要重新厘清基层责、权、利,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上级减文控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系列措施,为基层干部松了绑、减了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基层干部 “轻装上阵”, 就要能放开手脚,在具体工作中大有所为。

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的统一。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工作,而不是“信马由缰”。因此,要“真减负”“减真负”,还应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严防“减负”泛化简单化。用好“问责利器”,促进基层工作更规范、能体现基层现实特点,把“问责”当作基层工作的“助推器”。更要健全好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大胆改革创新,对非主观原因且无徇私枉法情形的工作失误宽容对待,给予改正机会;对一般性工作偏差,帮助总结教训、改正完善、免于问责;对工作积极探索且上级未明令禁止的做法,给予支持。搭好干事的舞台,让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干成事,让基层干部工作既能做“显功”,也能做“潜功”。

好政策要落地才能见效,为基层减负,上级必须要勇于向形式主义亮剑,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真正为基层松绑;下级必须“减负不减责”,要善于将更多精力投身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对上和对下相负责的统一,把减负抓具体、抓深入、抓彻底,减出工作的新气象新活力。

文/贾建荣

来源:红网

作者:贾建荣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8/21/58253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