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兰英:赋能农村母亲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红网 作者:杨兰英 编辑:陈乘 2019-05-17 16:41:1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一些贫困群众主动致富意愿不强、不愿劳动的懒汉躺在脱贫政策上不劳而获。有观察指出,对脱贫摘帽后可能出现的返贫问题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家庭建设,拔除懒根、穷根,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农村家庭建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键在于赋能农村母亲,提高农村母亲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风培育、就业创业等方面能力素质,这需要女子高校、妇联组织、政府部门共同发力。

1.jpg

一、女子高校引领,为农村母亲赋能献力

女子高校作为探索女性人才培养规律的主力军、弘扬先进性别文化的主阵地,应主动作为、积极引领,为赋能农村母亲发挥应有作用。

引领女性人才培养,致力女性家庭素养教育。在学校顶层设计中,女子高校应以关照女性、围绕女性、服务女性、成就女性为教育目标,对接经济社会与妇女事业发展,引领培养爱家庭、懂家教、尚家风的新时代高素质女性,与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增强家庭发展内生动力,在影响家庭的同时辐射社会;对接乡村振兴,培养立志扎根农村妇女事业和家庭建设教育的专业人才,为提升农村未来母亲素质提供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加强家庭素养教育、家庭责任教育,开设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未来母亲家庭素养与家风培育能力;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培养未来母亲“四自”意识和家庭发展能力。在学科专业建设中,重视家政学、学前教育、女性学等专业建设,扩大家庭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为农村母亲家庭素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人才支撑;依托学校女性教育研究平台和团队优势,引领家庭建设理论、先进性别文化研究与推广,为充分汇集赋能农村母亲的政策咨询以及构建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深入农村广阔天地,服务农村母亲家风培育。依托扶贫政策培训项目,深入农村社区,举办母亲夜校、女性工作坊、女性创业工作坊,针对农村母亲的家庭教育、家政服务、育婴师、手工编织等培训,提升农村母亲家庭管理素养与就业创业技能,为农村母亲注入内生动力,提高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施“扶贫扶智扶母亲”行动计划,开展学生寒暑假“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义工、支教、女童保护、关爱帮扶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情怀,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服务社会,教育引导农村母亲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增强劳动光荣的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承担家庭建设、家风培育责任,破除“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推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农村新风尚。

2.jpg

二、妇联组织引导,为农村母亲赋能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贴近妇女、贴近家庭、联系政府的天然优势,在赋能农村母亲、推动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

发挥妇联桥梁优势,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各级妇联应充分借助基层组织、“妇女之家”等丰富的触角,或组织各层面专题调研,深入了解脱贫攻坚中农村家庭建设现状,特别是了解农村贫困家庭中母亲家庭管理能力与素养状况,了解农村母亲在家庭建设、家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倾听她们的心声、困难和需求,为党和政府精准制定推动农村母亲发展、促进家庭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财政、项目投入提供科学依据。

发挥妇联引导作用,激发农村母亲致富动力。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妇女之家”应充分运用“乡村大喇叭”、宣传栏、移动客户端等媒介,以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向妇女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政策精神和惠民措施,树立和宣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妇女典型,引导贫困农村母亲自觉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催生农村母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教育子女、带动身边、辐射广大贫困群众积极主动脱贫。

发挥妇联组织功能,提升农村母亲技能素养。各级妇联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项目与资金资源,大力争取企业参与,面对贫困农村母亲,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手工编织等培训班,提升农村母亲创业就业技能;举办家政服务、家庭管理、家庭教育等培训班,提高农村母亲现代家庭建设能力。

三、政府部门兜底,为农村母亲赋能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妇女在增进家庭和睦、科学养育后代、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曾说,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政府部门应着眼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增强行动自觉,积极为赋能农村母亲兜底。

倾斜政策扶志扶智,提升农村母亲发展能力。从当前看,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为发挥农村母亲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独特作用,政府部门应制定农村母亲培训规划,设置专项培训项目,提高普惠性项目妇女受训比例,加大财政投入,有计划全覆盖对贫困地区农村母亲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以及家庭教育、家风培育等家庭素养培训,通过教育、引导、培训农村母亲,帮助困难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和劳动奋斗观念,大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重视构建家庭教育体系。从长远看,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降低返贫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还需关注和重视未来母亲家庭素养培养。教育部门应同重视德智体美劳教育一样,把家庭教育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卫生习惯、健康习惯等养成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有计划地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课程,通过教育体系全覆盖,潜移默化地系统提升未来母亲家庭素养。在家政服务、家庭管理、家庭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建有相关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财政倾斜力度,支持这些高校扩大家政学、学前教育等专业办学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办学水平,切实发挥这些高校家庭教育引领作用。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等相关专业,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未来国民母亲培养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文/杨兰英(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校长)

来源:红网

作者:杨兰英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5/17/55205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