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村根植着深厚的绿色理念
(一)古村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印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尽管古代还没有“环境文化”“绿色理念”之说,但是容纳生态学、环境学等诸多科学知识的风水学却渗透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保护环境资源的智慧。进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古村小社会,同样能够感受大自然的氛围。古村周边无不是参天的古树、盛开的百花、葱茏的植被、清纯的流水,见证了历尽沧桑却完美无缺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村的设计布局、建筑装饰以及家具用品,无处不是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的精美图案,烘托出鸟语花香的自然氛围,将古人潜在的绿色理念和环境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今走进古村,还会出现一队队狗儿以礼相迎,一群群鸟儿热情接待,与客人嬉戏话语,展现出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亲密关系,显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历史轨迹。
(二)古村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印证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古村落从整体布局到个体设置,乃至一砖一瓦、一字一画,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符号和艺术细胞,把原生态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乡村世界不可多得、且不可复制的稀世珍宝,成为每一个古村凸现个性的人文资源。走进幽深的古村,见不到阴森的围墙、密集的防盗网、沉重的防盗门,甚至见不到门窗上锁的迹象,依然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可见古村形成的和谐淳朴、亲近互善的民风,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得到了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三)古村区域的保护历史,印证了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古村落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能够完美地保存下来,足以看出区域百姓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绿色理念熏陶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客观上印证了世代住民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自觉保护意识。不少古村至今保留着记载本村本族名人先贤丰功伟绩、道德楷模的石旗杆、拴马桩、牌坊、功德碑,古祠堂依然悬挂着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的匾牌旗幡,这些饱含思想底蕴、体现传承价值的经典遗存,寄托着前辈对后辈的无尽期望。正因为古村世代住民传承了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精神,历史上的兵荒马乱没有伤及古村的筋骨,古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得以发扬光大,古代与当代、当代与后代“资源共享”的愿望才有条件实现。
二、古村及周边经济发展,已经显示出绿色资源巨大优势
(一)古村绿色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
古村具有难得的自然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和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也就具备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前提条件。近些年来,不少地方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富有特色的古村落潜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些价值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得到实现,拉动了区域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近些年以古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不仅已经脱贫,而且致富、甚至鹤立鸡群了。
(二)古村自然环境优势,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支点。
由于大多数古村落保存在山区、不少还是贫困山区,这里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周边空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比起普遍遭受污染破坏的城乡环境质量,给予当地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给予后代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郴州市随着以古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返乡创业,以古村落为基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这些土产品是受到当代人极其追崇的、城里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污染无公害的高品位绿色食品,让广大游客享受到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了古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拉动了周边经济的共同繁荣。
(三)古村原生态优势,成为发展民俗文化的基点。
古村落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征的、展示中国农耕社会诸多原生态元素的历史文化村庄,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大地上的鲜活遗存,正宗的中华“国粹”,一方方独特的“中国印”。古村落遗址遗存、文物古籍,蕴藏着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元素,不少名人名事充满传奇色彩,有的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有的虽然源远流长却知之甚少。乡村传承的红白喜事、庙会香会所举办的仪式和戏歌表演,成为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艺术荟萃和集中展示,成为乡村居民一种特殊的文化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一些古村住民保存的家传秘方偏方,以及歌谣谚语俚语、怪异传说等,也成为难得的原生态素材,得到当代人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
三、弘扬古村绿色理念,振兴乡村经济
(一)改造升级,塑造传统村落新形象。
走进广袤的乡村大世界,发现在目不暇接的新兴村庄中,出现了不少“空心村”。这些“空心村”,基本上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古村落。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香消玉损变成了废墟,不少文化遗产变成了文化遗憾。因此,我们必须以美丽乡村为蓝本,改造“空心村”,保护古村落,促使传统村落提质升级。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促使硬件升级,缩小与美丽乡村的最大差距。其次要解决建设规划和建筑风格问题,确保古村的外在美,塑造美丽乡村的感观形象。再次要着力提升文化品位,推进软件升级,塑造美丽乡村内在美的形象。
(二)节会搭桥,打造区域特色新名片。
随着当代人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心理需求的增强,人们对于生活美、文化美、风景美追求欲望的高涨,乡村生态旅游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古村落无疑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古村落本身,要在古村改造升级、打造精品名片的同时,采取媒体引导、典型引路、招商引资,特别是以节会搭桥的方式,做好推介传播文章,促使其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首先是政府牵头,组织节会。其次是部门配合,现场推介。再次是自身发力,打造名片。
(三)产业融合,拓展乡村振兴新途径。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群落比及貌似富丽堂皇的新建楼群更具潜在的经济价值,成为后工业时代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为古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相关法规政策,研究制定对应的辅助措施,开劈更多乡村振兴的新途径,将古村区域打造成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古村所在地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廉价”场所,就地生财,盘活古村,让古祠堂有宴,古戏台有戏,古庙宇有香火,古民居有商品,开拓农家乐、生态园、民俗村建设,以吸引游客体验绿色生活方式的兴趣,满足游客追求异地特色享受的愿望。不少古村落还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该实行绿、红、古“三色并举”, 拉动生态农业经济和生态旅游经济共同发展。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多样化,打造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发展田园经济、庭院经济、林果经济、观光农业,满足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需求。旅游业更要乘势而上,指导帮助传统村落精心打造景观景点,协同农业部门发展绿色旅游项目,促使古村区域资源共享、融合共生、效益共赢,促使各种产业形成生态产业链、生态经济链,促进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多赢”效益。
(本文作者曹国选,系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退休干部。内容有所删减,原文为第四届绿色发展论坛优秀征文获奖作品。)
来源:红网
作者:曹国选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