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经不能照抄,当“适势求是”

来源:红网 作者:胡波 编辑:余波 2018-12-28 11:28:08
时刻新闻
—分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样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产业扶贫亦是如此。

  然而,一些地方产业扶贫也出现了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四川龙泉的红心猕猴桃维C含量高,老少皆宜,营养丰富,除了富含维他命外,还含有其它水果中很少见的营养成分——叶酸、胡萝卜素、等,被营养师称之为“营养活力的来源”而全国闻名,其价格也略贵一些,吸引着不少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前来参观学习。于是,有干部回去动员贫困户栽种红心猕猴桃,不曾想千辛万苦挂出了果子,却果小肉少,卖不起价钱。表面看,这是因为水土不一样,日照也不同的原因,但实质上还是干部思想懒惰,没有创新,照搬照抄别人的扶贫经。

  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一个地方,到底该上什么样的项目,如何进行产业扶贫,这得看地方环境、特点。如果在不毛之地养牛羊,无异于缘木求鱼,就是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所以,是选择种养业,还是发展乡村游,或者是特色产业,得看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不是东施效颦,想当然就行的。

  产业扶贫要因人而异。所谓人定胜天,人是决定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如果不切实际,眉毛胡子一把抓,卧病在床、老弱病残者去养鸡鸭,他们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困难,又如何“打猪草,织鸡笼”?所以,产业扶贫还得看帮扶对象自身情况。对于勤快者,可以自主创业,而对于依赖思想严重者,则适宜“合作社”式的项目。

  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好果子”已经被摘完,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想授人以鱼,简单地给钱给物,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实现“脱贫脱钩”目标,几乎不可能了。更需要授人以渔,造血式扶贫。只有“适势求是”,精准研判,找准贫困原因,科学上扶贫项目,才是精准扶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文/胡波

来源:红网

作者:胡波

编辑:余波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12/28/48019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