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以宝庆府存在时,资水是其物流、人流动脉。“排古佬”浪尖险滩讨生活,渴盼镇江守护神。资、邵二水汇合处北岸,明代耸立起一座北塔,八面七层、八面威风,有点“宝塔镇河妖”的意思。
北塔,湖南唯一“国保”级古塔,装点江山,见证城市文化,北塔区名就这么得来。
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舞动资水玉带,碧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北塔区雄姿英发。
高高古塔下,积文化成塔
高高北塔下,弦歌总不息。北塔区文化惠民,“欢乐潇湘”、广场舞大赛等好戏连台,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端午节时,全区文艺汇演欢庆“我们的节日”,乐器演奏、民俗表演、旗袍走秀,唱响喜悦、轻舞精彩。当好东道主,喜迎省运会,“宝庆群艺汇”系列展演,调浓地方特色,家门口的视听盛宴,“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文化共享,北塔区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节庆、群众文艺汇演等载体,广泛播撒健康、高雅文化种子,让市民能参与、得实惠,凭借先进文化润泽民心、凝聚合力。
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北塔区鼓励产业园区、公园景区等场所,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共同培育文化景观。
湘窖酿酒生态文化城,酿美酒园区造出美景,亮了“旅游+工业”特色路,成功创建湖南第一个以酒文化作主题的4A级景区。佳酿生香之地,芳草萋萋、幽径蜿蜒,泉水清、草木秀,邵阳城中绿色酒城,如一座生态园林。游客可探访地下酒窖、麻坛酒库,顺着酿酒到成品酒出厂主线,品鉴浓郁酒文化。北塔区这张耀眼生态名片,酒不醉人人自醉。
文化软实力,给城市立魂,决定城市的气质与力量。北塔区找准路径,积文化成塔。
邵阳城最大的“菜园子”,绿意盎然
北塔区一园园蔬菜特别优秀:陈家桥乡龙牙百合,有300多年栽培史,肉质细嫩、色泽光洁;茶元头白田萝卜,状如砂罐,生吃如藕,煮熟后滑腻软绵……虽很家常,却是吃货们舌尖上的至爱。
邵阳城区一半以上自产蔬菜,出自北塔区。这座邵阳城最大的“菜园子”里,江北蔬菜批发市场堪称“大胃王”,蔬菜吞吐能耐,辐射到娄底、怀化两市。
村村有主心骨产业,户户有致富“聚宝盆”,陈家桥乡集约化、规模化种高粱、绿色无公害蔬菜。乡里蔬菜综合产业园中,地块方正有序,一排排标准大棚连片。湖南呙氏老农民农业公司、邵阳众意现代农业公司,一齐来沃野耕耘。延伸产业链条,陈家桥乡对接湘窖酒业、恭兵食品,高粱、大豆等闹出大动静。湘窖酒业2000亩高粱基地,带给种植户年人均近2万元的增收。陈家桥乡特色种植、加工,年产值过了7个亿。湖南呙氏老农民农业公司还复垦出土地,“互联网+QQ农场”玩得嗨,“农场主”可认养菜园、原生态旅游,参与农耕体验。北塔区借此创新基层党支部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上QQ农场认领“责任地”,节假日感受“种菜东篱下”意境,脚沾泥土培养情趣。
贫困户种了点菜,进城走街串巷卖几个油盐钱,城市管理当然不允许。显示城市宽容胸怀,北塔区专设扶贫爱心市场,拿出200多个免费“爱心摊位”;各社区也清理空地,让贫困户蔬菜直销居民。一条条绿色通道,解决了贫困户卖菜难。
资水岸边绿意盎然,“菜园子”日益做大,北塔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希望升腾。
有困难找“红袖章”,有时间做“红袖章”
与菜园子“满园绿意关不住”相互衬托,志愿者袖上那一抹红,火红火红十分暖心。
别上红袖章,北塔区政府办“红袖章”服务队,常现身田间地头,结穷亲、解难题。北塔区政府办组建“党团志愿者联盟”,志愿者有个共同名字叫“红袖章”。公仆身子下沉,零距离接触,一枝一叶感知百姓冷暖。干群合力合拍,画好“同心圆”。
有困难就找“红袖章”,有时间就做“红袖章”。这一理念已在北塔区深植。
忙完环境卫生清扫,茶元头街道兴隆社区老党员马义军,着手填写党员活动日志。茶元头街道“党员主题日”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呈现。街道听取社情民意,把党建与志愿服务融合,创新推出“党建+公益”志愿服务模式,“我为北塔添绿色”主题党月、“一个支部一片林”等,栽植了蓬勃生机。在“365党建”微信平台,街道邀约党员参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行动,发动“红袖章”认领楼道、院落。一年365天风雨无阻,街道300多名党员,分环卫、维修、关爱孤老等 7支志愿服务队,每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治安巡逻、“门前三包”劝导……干得热火朝天。
借力“红袖章”群体,北塔区“365党建”平台梳理“群众需求清单”,制定的“特色服务清单”,涵盖扶贫帮困、农技推广等11个类别。汇集“红袖章”力量,居民幸福感在一张张笑脸上绽放。
进一步理清“365党建”思路,北塔区委书记仇珂静说,要更有效地整合“红袖章”志愿服务联盟力量,使全区基层党建品牌更具特色。
江流千古,塔影千古。砖石结构的北塔,能历经400多年风雨不倒,因地基牢固。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北塔区雄姿挺立。
文/陈乘
来源:红网
作者:陈乘
编辑:余波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