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龚志军:党内政治文化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

来源:红网 作者:龚志军 编辑:王俞 2018-08-04 18:35:45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内容:《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内容简介与主创人员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色是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与加强党性修养高度一致。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始终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8900多万党员,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将一个孱弱的旧中国脱胎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正是由于坚强的党性,使党能战胜一切强敌和艰难险阻;党内之所以群星璀璨,英才辈出,也正是由于坚强党性的召唤、培育、凝聚和激励。坚强的党性,是广大党员干部获取力量的源泉,是广大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基石。

  1.党性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之源。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首先生产满足吃穿住行及其他一些需要的东西,因而,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真正的最后动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汇聚人民的力量,社会才能发生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遵循历史规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

  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曾说过一句话,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既然是共产党员,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小平同志抱着为人民“做点工作”的态度,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宏大气魄和政治勇气,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局面。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在群众心中铸就永远的丰碑,就在于他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党性宗旨,始终凭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对待事业,带动群众。“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是焦裕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动力来源。

  2.党性是党员干部面对困难百折不回的毅力来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他多次回顾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当代愚公张荣锁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共产党员的“志”与“恒”,就来源于坚强的党性。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党总支书记张荣锁,把自己辛勤挣来的百万家产无偿捐献给村里,又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他说:“我是一名党支部书记,还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在部队的经历告诉我,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当村里修路已经‘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不作出牺牲,谁作出牺牲?” “与天斗,与地斗,不搞窝里斗,就没有扳不倒的穷山、挖不掉的穷根”。

  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张荣锁同志的坚定信仰和坚强党性,党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

  3.党性是党员干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的定力来源。古人说,“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又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是以党性修养为基础的。我们的党员干部,之所以能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根本原因是自身党性坚强,信念坚定;一些腐败分子,在诱惑面前趋之若鹜,根子就在于党性的丧失。

  至死不屈的方志敏

  1935年1月29日,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部作战时不幸被俘。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国民党士兵,马上对他的裤角、衣缝仔细捏了起来。但是折腾了半天,结果大失所望,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出一块怀表、一支钢笔。身陷敌手的方志敏重温这段场景,有感而发地写下了《清贫》一文。他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所诱,不为严刑拷打所屈,为了党和人民勇于舍弃一切。鉴于方志敏的“身价”和影响,蒋介石密令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尽力劝说方志敏“归诚”。顾祝同将这道密令层层下达。从玉山到上饶、到南昌,一路上奉命劝降的人,走马灯似的围着方志敏转。一个个“同学”“同事”“要员”等能说会道之人,无不碰壁。顾祝同差人恭敬地给他送上请柬,在“行营”“设宴”招待。当方志敏在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陪同”下,昂首进入宴会厅时,顾祝同微笑着迎上前伸出手,方志敏则予以拒绝。当众人齐刷刷地站起来举杯相望时,坐在首席的方志敏则旁若无人,岿然不动。顾祝同骑虎难下,遂请方志敏“题字”,企图捞点有用的东西。方志敏却写下“视死如归”四个大字后拂袖而去。顾祝同最后一次告诉方志敏只要在报上登一则“脱党启事”,“委座”就委任他为“江西省主席”,再次遭到方志敏严词拒绝,最终被“秘密处死”。

  像方志敏烈士一样,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这种党性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公安局局长任长霞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自入警以来,她从事的都是有一定权力的工作,总是有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来靠近她,给她送去金钱、物品,但都被她拒绝。2001年,她了解到,松颖避暑山庄老板王松纠集家族成员、两劳释放人员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致使上百人受到伤害,7人丧命,民怨极大。她决心挖掉这颗毒瘤。王松手下爪牙因参与作案被抓获,王松企图以钱开路,打通关节,救出这几个弟兄。王松来到任长霞办公室,随手甩出一沓钱放在桌子上说:“手下人捅了娄子,请任局长高抬贵手,网开一面。”任长霞严词拒绝,经受了钱、权、法的考验,并将王松一举擒获。

  (本文摘选自《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第五章)

  初稿作者:龚志军,湖南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律师,湖南省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南省2011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沙市人民政府法制办法律顾问单位成员。先后于2001年6月、2004年6月、2013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法学本科、研究生的人才教学与培养工作。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20余项。主要从事民法学、国际法学研究,出版个人专著《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准据法选择机制研究》。在《光明日报》《法学杂志》《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人民法院报》《中国司法》《中国日报》、中国人大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理论网、人民网、北大法律信息网、凤凰网等全文转发或摘录。主持和完成湖南省社科规划、湖南省社科评审委、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10多项。

来源:红网

作者:龚志军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8/04/46963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