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掌握好舆情处置的利器,斩断网络谣言

来源:红网 作者:原明 编辑:田德政 2018-07-06 21:44:53
时刻新闻
—分享—

  网络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发言的平台。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发布信息的方式简单,对于谣言的传播也异常便利。一些网民辨识力比较差,如果草率地转发某些谣言信息,就会造成谣言的迅速扩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基于点到点的不可靠的社会化关系,网民在转发他人的信息时,可能容易导致失实的后果。网络的个性化、自主化、碎片化特性,使得信息在传播中可能发生改写、删减、添加、扭曲等。变形后的信息如果歪曲了基本事实,就成了谣言。社会化媒体的高频互动性以及交叉传播的性质,容易导致谣言与真相变得难以辨识。大家都在说,都在传,仿佛就成了真的一样,即呈现出“三人成虎”的效果。

  一些网民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筛选机制,在发布或转发信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或者主观倾向性,可能产生谣言。为了集聚传播影响力,有人还会有意发布或转发一些谣言,期待引起轰动,引发社会对自身的关注,从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有人会从一呼百应的谣言传播中获得了“当皇上批奏章”的感觉,滋生强烈的虚拟空间的满足感。一些人危言耸听,引发轰动效应,就是为了获得网络流量与粉丝数,从而扩大经济效益。还有人通过谣言的传播刷刷存在感,从而体现自己的在场。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躲在网络的角落里,发布或转发谣言,显得有恃无恐,无所顾忌。如果加上所谓网络大咖的转发,或者附加情绪的、添油加醋的评论,就会使谣言的传播如风助火势。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可能跟着起哄,则谣言燔燃,其势如炽。

  谣言掩盖真相,就会滋生与积聚不良的社会情绪,就会危害当事人,危害社会,损害党与政府的形象。有人声称围观改变世界。如果围观的是谣言,而非真相,那就不是改变世界,那就是戕害世界。长期的谣言泛滥,就容易形成舆情的堰塞湖,一旦冲决,其害不可估量。

  处理谣言信息,一些社会管理者往往只是采取删贴、封禁办法,诚然这是一种传播禁止的刚性手法,可能起一时之效,但如果用得不当或长期运用此法,不仅其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在实践中,斩断网络谣言、处置舆情的利器有三:

  其一,即是快。天下武功,唯快而已。在谣言冒头时,甚至发生之前,就在源头控制网络谣言的发生。社会管理者、媒体等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内的信息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向民众公开事实。

  其二,即是专。要有专门的个人或团队、有专业知识与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掌控与处置。没有训练,没有专业技能,没有负责任的个人或团队,常常会束手无措,任由网络谣言的肆虐。社会管理者需要利用专业手段进行谣言的环节拦截,阻断其传播路径。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别谣言,设计辟谣机制。如果辟谣失败,就要分析原因,采取新的措施。防止在辟谣的过程中产生次生谣言,引发次生舆情风险。对于漏网的网络谣言,需要各方面协作进行“亡羊补牢”。

  其三,就是法。造谣者外强中干,心里其实非常虚,因为他们传播的不是事实,而是虚假信息,只要社会管理者举起法律的利器,明晃晃地亮瞎造谣者习惯于黑暗角落的眼睛。

  不管怎么样,不能任由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更不能让谣言在网络上兴风作浪。

  利器在手,谣言其止。

  文/原明

来源:红网

作者:原明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06/46732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