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潮涌来听涛声——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调研记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王俞 2018-04-02 14:58:5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注:3月25日至28日,湖南省政府参事周秋光、王红舟、张孝岳,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陈伏球、参事室业务处副处长陈剑一行前往深圳、香港,就“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专题调研。本文系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孝岳所撰写的见闻感悟。

  近观大潮

  走进深圳、香港,这里的湖南老乡众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粤港澳大湾区那心潮澎湃的心境和建设大湾区的涌流。

  2017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强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内地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比较,有其重要的特征和优势。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九个市政治制度不同,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不同。在“一国两制”之下,这种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系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正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巨大优势。

  科技创新,粵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构建全球性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要素、高端市场的平台,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从全球金融的视角看,香港要充分当好“纽伦港”的角色,即成为紧随纽约、伦敦之后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此目标应该紧密联系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最重要的上市融资中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以及中国最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充分发挥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作用,以广州、深圳服务贸易试点建设为重点,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作用,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广东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把泛珠三角建设成为引领华南、携手港澳、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和综合服务枢纽。

  据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陈明博士介绍,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到深圳、珠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从九市各界到广东省领导,去年两会以来都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奔忙。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港珠澳海湾大桥的建成,随着京港高铁通车,已经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规划获批,一项接着一项的政策落地,一段接着一段的路网贯通,一批接着一批的项目建成。

  站在繁忙的皇岗口岸,我们瞭望到了南海新一轮浪潮正涌向粤港澳大湾区!我们感知到了大湾区人披波斩浪、勇立潮头的风姿!

  恭听涛声

  短短几天的拜会,走访、座谈、交流、讨论,我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参与“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专题调研,只能毕恭毕敬,冼耳恭听。

  在深圳座谈会上第一位发言的是常德老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金融促进会会长、深圳德福集团董事长尤明才先生。他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优势。深圳的发展与湖南人息息相关,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居多的城市,近600万常住人口有300万湖南人。深圳是一个开放型城市,现任处级以上干部的湖南人有800多人。深圳是一个先行先试的金融试验区,263家银行有166位行长是湖南大学毕业的,占比达到63%。湖南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是基础设施要跟上,益阳、常德、张家界还没通高铁,怎么谈对接?讲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不能局限于红色文化、湖湘文化,要打造“湖南上古人类文明之路”,拓宽国际视野开发旅游。要重视金融创新,利用好深圳的金融资源,组织好湖南金融与深圳的金融、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对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湖南经济发展。

  深圳市区域经济协作促进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湖南商会党委书记谢新康先生在座谈会上就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为重点作了发言。他说,湖南要对接大湾区首先是领导干部观念要更新,思想要创新。要明确大湾区的优势在于创新,在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引智要有创新的服务观念,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创业就是学习的思想。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能新官不理旧事,不能企业出了问题就不管,不能给企业设陷阱。不要特殊照顾,只要公平对待;不要特别政策,只要兑现政策。只要公正、公平,就是良好环境。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牛宏伟先生就人才问题谈了看法。大湾区会创造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湖南要跟上步伐,利用大湾区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住流。在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斫要像中南大学一样,像北京各大名校一样,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在湾区建分校,建研究生院,研究好产业布局,把握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出台人才引导政策,用优势产业的创新事业把人才留在发展高地,唯我所有,为我所用。

  在深圳座谈会上,深圳市前海瑞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宾华先生就招商不仅要引资,更要引智慧;深圳市中鑫金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翎翔先生就对接要注重提升轨实力;深圳市博士后研究院创始人樊木春先生就在对接大湾区中如何做到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在香港的座谈会上,三湘集团副总裁喻日辉、香港湖南联谊总会副会长袁远、香港荚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深根、香港兆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德亮等在港的企业家及知名人士共同就湖南为什么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怎么对接大湾区、凭什么对接大湾区,湖南在对接大湾区中应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增强紧迫感、如何防范未然化危为机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卓见。

  香港同胞的各自见解、深圳老乡的肺腑之言,就像那南海涌来的碧波,更像那海湾潮头发出的涛声,是那样激越吭奋,更是那样和悦动听。

  返程随想

  返程途中,我乘坐在飞奔的高铁列车上,心情始终不能平静。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1978年9月,在当时我正在湖南农学院读书一期后开展军训,因老弟考取第一军医大学,我向学校请假送老弟第一次到广州,当时第一军医大还占用着暨南大学的校舍。我在广州火车站第一次见到“深圳”二字。1986年2月,春节刚过,当时我作为石门县磨市乡党委书记,受广东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陈超教老乡的邀请,到广东沿海进行了考察学习。当时老乡谭英德任深圳边防七支队队长,引领我们巡看了沙头角中英街、皇岗口岸以及蛇口开发区。在蛇口挂在退役军舰上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还记忆犹新。1993年5月,当时我任石门县政府副县长参加常德市赴泰国农业考察团,来到深圳途经香港,见到了邓小平南巡后勃勃生机的深圳和还未回归祖国的香港。1995年9月,我任安乡县委副书记时,参加了由常德市委副书记王孝忠領队广东沿海考察乡镇企业。每一次到广东考察学习,都使自己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

  这次专题绸研,让我大开眼界,感触至深,引发了我对湖南应把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创新驱动、开放崛起”的重大战略来抓的思考。学习贯彻今年两会精神,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上所作的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辟论述。要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入,开放要再扩大”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面对剧烈竞争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国际大战略。我们应发挥毗邻广东,属泛珠三角区域的优势,抓住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足创新驱动的马力,发足开放崛起的动能,加快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步伐。

  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上要对接。要激起各级领导干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只要思想早对接,就能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的硬环境,创优营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的软实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群众具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我的一位老乡盛克寨先生,石门县维新镇人,上世纪末在深圳打工,2000年后自主创业做五金外贸,在商海里接触到台湾美丽妆业老板、专注经营天然美容洗涤用品的蔡光欣先生,2014年他返乡办起了石门菩提树林业专业合作社,现已栽种3万多亩皂果树,通过深圳、香港制成天然洗涤产成品销往日本及欧美国家。写这文章时我同他通电话,他要引资在石门县办厂,将把皂果树打造成千亿产业链。从这位老乡的创业故事,感悟到了我这样的“三农”工作者这次参与“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专题调研的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4/02/45925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