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又是一年清明时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张兴诚 2018-03-30 15:13:13
时刻新闻
—分享—

  莺飞草长,桃红柳绿,又到了人们踏青扫墓的清明。在我的老家,每家扫墓时,都会带上个竹篮子,装上黄纸、香、蜡,还有必不可少的“飘子”。“飘子”是我老家当地的一种剪纸,扫墓时将其插在已故先人的坟头,以表怀念。

  每年清明节,母亲就会提前买来白的、黄的、绿的彩纸,带着我们一起剪“飘子”。母亲先把一张张彩纸裁小、对折,再沿着长对角线,折成长长的三角形;然后,三角形的尖尖,从上到下,左一刀、右一刀,剪至三角形的末端;最后,小心翼翼顺着折痕慢慢展开,握住顶点轻轻一抖,一个类似弹簧、呈螺旋状的“飘子”就完成了。

  扫墓前,母亲会按照要祭祀先人们的辈分,把“飘子”按不同的颜色分好,和黄纸、香、蜡放到一个篮子里。扫墓当天清早,父亲砍来一些柳枝,逐个将“飘子”绑在柳枝上,给我们每个人拿一两个,自己挎着篮子,带着我们去扫墓。

  村里的墓地,在东头的田地中间。由于没有墓碑,年幼的我们常常认不出哪个才是要祭拜的墓。父亲就在那些要祭拜的坟上,插上“飘子”,我们在后面按他的吩咐,烧纸、烧香、磕头。父亲会逐个给我们介绍,并讲述一些和他们有关的故事:“这个是老舅爷,他以前参了军,还打过仗呢!”“这个是奶奶,我小时候偷吃家里的糖,被她一通好打……”

  我们有时候,会听得肃然起敬,有时候又忍俊不禁。很多故事父亲几乎每年都讲一遍,但我们也从不觉得腻,似乎这些故事,也都是扫墓该有的“规定动作”。父亲常常讲着讲着会有些伤感,背着我们偷偷抹几下眼泪,然后一个人坐在某个亲人的坟头,沉默着抽上一两支烟,才徐徐起身回家。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了,用于祭祀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扫墓前去一趟小店,各种纸糊的房子、车、手机,都能买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再也没有人费神费力准备“飘子”了。扫墓时大家还会带上烟花爆竹,在没有禁鞭的墓地,噼里啪啦地燃放,显得格外“热闹”。小时候扫墓时那种安静、肃穆、伤感的氛围,也在渐行渐远。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认为,对已故亲人怀念和追忆的深厚情感,仅仅依靠祭祀品的丰富、烟花爆竹的“响亮”来表达,总显得有些不太合时宜。母亲亲手剪的“飘子”,父亲讲述的那些已故亲人们的故事......这些,也许更能寄托我们对已故亲人深深的追思。

  文/张小草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张兴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3/30/45916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