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负新时代的乡村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林莉 编辑:司马清 2018-02-13 17:23:04
时刻新闻
—分享—

  迎着冬日的朝阳,耳畔传来节奏清亮的上课铃声,但我的心还停留在十九大报告的文字里。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时代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段青春有一段青春的风采。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凝聚了全党智慧,顺应了人民期待,是带领我们中华民族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宣言书。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对此既感到振聋发聩、如沐春风,又觉得欢欣鼓舞、使命光荣,忍不住在教师手册上郑重写下“当好一名新时代教师,莫负新时代的乡村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塑造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的天职就在于教会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对生命负责。作家毕淑敏曾说:“人其实就是一根简单的芦苇,只不过这根芦苇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而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是的,芦苇不会因为生长环境而区分出高贵与低贱,也不会因为是否绽放芦花而放弃对蓝天与阳光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无论面对富家子弟还是贫困孩子都应该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溺爱,聪明的孩子固然确幸,但憨厚的孩子每一次进步更值得喜悦,所以,我们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更要用平等、公正的心,教会他们认知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带领每一个孩子一级一级走向有光的地方,不断追求生命的高度。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纵观历史,凡是重视青少年教育的民族都会屹立世纪民族之林。我们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更要担负起传授知识的重任。《礼记》上说:“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诸葛亮也有一句名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多将社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才能开启智慧的天窗,才能与新时代同发展共进步。《新青年》在创刊词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的确如此,青少年正是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要在三尺讲台上下功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解答每一道疑问,激发每一颗探寻未知的心灵。我们不奢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名校骄子,但至少要做到倾心传授,精心辅导,全心育人,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收获,学有所长,特别是一些贫困户的孩子,我们更要倾注更多的心血,让他们在成长路上掌握一技之本领,在新农村征程中实现脱贫。

  有一句名言说:“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传播爱心,也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多给孩子以爱,孩子的心灵才会绽放花朵,才会孕育博爱情怀,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雨果也说:“教育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自从我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平常的琐事中,在细枝末节处,在举手投足间春风化雨般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学生内心深处的爱才会清风无言花自开。我们要将爱心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坎上,不分高低,不分贵贱,不但要做优秀学生的精神引领者,更要做顽皮学生的平安守护神,做问题学生的知心姐姐,做留守孩子的代管家长。师爱无私,它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师爱无痕,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又静水深流,正如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每当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生取得了进步,懂得了礼仪,学会了感恩,绽放了笑容,我就更添了爱心教育的神力。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放飞青春梦想,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奋斗中“四季耕耘”。

  文/林莉 (作者单位:新宁县金石镇藕塘小学)

来源:红网

作者:林莉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2/13/45567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