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农历新年的脚步愈来愈近,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廉不廉,要看节和年”,节和年,是考验其作风的试金石。对广大群众而言,过个文明祥和的春节,是展示其亲情的重要窗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印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结。过了小年就是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意味着穿身新衣服、吃几顿丰盛的饭菜。它内含着相当浓烈的人文意味,其中天伦之乐、习俗传承、历史文化、作风建设,尽在“年”中。
当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美好,物质富裕的当下,犹如“天天过年”。当春节不再以吃为主后,“年”所带给人们的物质满足感日渐式微,如何把传统文化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就不单考验着具有文化传承方面的表象变化,在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中,完成这些传统的“程式”,万家团圆,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我们的文化传统,不仅孕育了这个从未中断的“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之文明,而且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罕有的一个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奇迹。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之所在,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之所在,更是我们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之所在。“爆竹一声辞旧岁”,当年俗远离了庸俗,年味告别了腐味,受益的是大家。“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拂去社会心理中爱慕虚荣、崇尚浮华的泡沫,清扫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阴霾,春节的返璞归真,把传统文化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尤显弥足珍贵。
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我们以包容与创新的气质走向未来。社风民风的改变,原动力在于党风政风的净化,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清新过春节是一个良好开端。以春节为新起点,不断将健康向上的文化风尚和价值追求扩散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提振精神、唤起自信,我们就能激发深厚的精神动能,为当代中国的文明进步标注新高度。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是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清风正气离不开廉明高洁的价值观内核。为维护这份和谐,节庆期间,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年关慎过“廉关”,警惕腐败借“礼尚往来”之名滋生,遏制挥霍浪费、公款吃喝的积弊流习,绝不能让这些歪风邪气,损害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影响新春佳节的和谐安详。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时至春节,唯有如此,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才能高尚恒久,才能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亲人、友人、所爱之人、同志之人,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
文/余志勇
来源:红网
作者:余志勇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