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民生若有形,或许是眼波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2017-10-25 13:14:41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关键词:民生

  相关链接:【品读】时光五载,雕琢个体的向往

  民生若有形,或许正是眼波的模样。

  即便重如千钧,也能盈盈若水的,栖息于屈原湿润的眸,怅然向山河发出天问;即便关涉甚广,也能岿然不动的,常驻于杜甫焦急的眼,稳然向苍生投注关爱的目光。

  民生若小,一场夜雨,黎民流离,便可改变家国的未来;民生若大,几度迁徙,荒野进发,便可催生幸福的萌芽。

  而这一切,都早已在发生那一刻,定格于经历者的眼波中。

  于是,从古至今,民生借着一双双经历者的眼眸,眼见人们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懵懂提法,到“衣食以厚民生”的具体做法,再到以民生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守,一步步剖析出她的本质。她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洪流里,逐渐明晰。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念兹在兹,铭之肺腑。当又一个五年走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的七个“有所”,为民生的现实路径,提供了更加熨帖的指引。于是,那从十九大报告中漾出的讯息,在你我的眼波中,荡出民生的涟漪。

  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老有所养:让弱势的个体有所凭依

  醴陵,洪罗完全小学,这里62%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同样是这里,今年“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得到启动,一份“爱心午餐”、一间“天使书屋”……价值160万元的物资,将让孩子们的渴望成为现实。志愿者、帮扶、互助,让每一颗童心都被细心尊重,每一个心愿都被小心呵护。

  资兴,白廊镇秀流村,桃子从挑到市场无人问津,到游客自行前来采摘“疯抢”,仅仅只是旅游发展一个“转身”的距离。水南村里,农民在高山稻田养鱼,才几块钱一斤,“旅游发展起来后,现在稻花鱼30多块钱一斤。村里几百亩都养了鱼,一下子就解决了收入问题”。

  湘潭,86岁的彭奶奶衣着干净,雪白的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她口齿清晰、思维活跃,每天在养老院中带领大家做她独创的健身操,她笑称在这里,就是老人们的幼儿园,“夏天有空调,冬天有热水暖气。身体哪里不舒服了,按一下床头铃,就有护理人员过来,很方便”。

  当老人们不再为老去担忧,当留守儿童的每一个心愿都被细心守护,当每一个弱势的个体都有所凭依,当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感受到了这一股坚强的助力。

  全面小康,正在这些真挚的笑脸中,汇聚前行的力量。

  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让美好的生活有所期许

  湖南邵阳,白仓镇鸟语村。一个简陋明净的卧房里,今年51岁的何兰花正在家里做腹膜透析。她旁边站着的,是乡卫生站的工作人员。自从三级诊疗模式设立后,患尿毒症的她再也不用花钱受罪,奔波辗转到大医院治疗。24小时电话待命的医院,2万多省下的费用,让何兰花更多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长沙从2008年到2017年,9年间房子均价只上涨了3000多元,而GDP十年增长460%,增速领跑全国,成了“GDP快速增长,房价始终平稳”的样本城市。

  有居所,室明亮。在绿色发展的不懈努力下,改造后的文源街道木莲路拐角,由过去的城市“斑点”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名街”。桃花树下,新火新茶;推窗见绿,水清云斜,湖湘的氤氲美景,愈发动人。

  “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成为湖湘的现实语境;美好生活,成为每一个湘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让憧憬的理想有所借力

  “让农村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邵阳市一所城郊偏僻学校英语老师王婷的梦想。她依稀记得,初来这所破旧的学校时,不少学生连“ABCD”都没有见过。而如今,她带过的164班56名同学中有38人考上了重点中学,英语平均分达到112分。10月18日,刚收看完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后的大二学生苏江龙,给她发来一条短信:“感谢老师,让我身在农村却能享受优质的英语教育,让我能够改变自己命运。”

  另一边,长沙中民筑友的项目现场,也有一个人凭借着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建筑行业干了15年的王维,靠着不倦的学习培训,以及公司透明的晋升渠道,从农民工转身为新型产业工人。曾经没有文凭和文化的他,如今已变为队长,管理着30多个工人。

  长沙地铁3号线灵官渡站工地里的地面班长吕国旗,在回复对讲机的间隙对记者露出一张黝黑的笑脸,他的工资每个月定时寄回老家,前几年的工资还是4000元出头,现在已经涨到5000多元,“有盼头”。稳定的收入、身份的转变,给了他们安全感,“城市梦”在他们眼中,也变得触手可及。

  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这些十九大的民生回馈,即将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变为现实。

  当民生如眼波覆盖每一个个体,当这些个体都有了憧憬美好的勇气,我们欣慰于七个“有所”熨烫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的眼波里荡起十九大的涟漪,当偌大的民生范畴细致妥帖到生活的褶皱里,我们感谢于这些单纯的美好燃起眼中的诗意。

   民生若有形,必将借着你我的眼波,将十九大里满溢的民生情怀,投注在这片深情的土地。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64期(总第118期)】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10/25/445543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