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守愚:湖湘家道文化的六大特色

来源:红网 作者:黄守愚 编辑:许敏 2017-06-08 09:47:58
时刻新闻
—分享—

  一

  在中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共享体,也是个人赖以存有的“源头活水”。她,繁衍后代,有强烈的一体感,财产公有,资源共享,恪遵祖训,重视集体荣誉。她能满足个体获得他人感情反应、长远安全、追求新奇经验的心理需要,也是化育个体仁爱万类的慈悲心、社会责任感的“本根”。

  依现代人的眼光,“家”是社会、国家的有机细胞,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儒家认为,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即家、国一体。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以贯之的;而齐家是推致治国、平天下的关键一环。《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通过精英治家的示范作用,一家好榜样引领千万家,从而家家向上向善,把每个家庭都治理好了,那么自然是社会纯善质朴,国家兴旺发达。也可以这么说,实现天下太平的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在于齐家,美其名曰家道。家道,是家这个共享体之道。德,是家道的要求或规定。

世界锑都湖南冷水江保存较好的晚清典型的乡村别院——六房院。图/摄友团 熊又华

  自古以来,中国人视家庭为一所终身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家教经验,形成了优秀中华家道文化传统。翻阅典籍,历代仁人志士无不重视对子女和亲属的教育,把读好书、作好人摆在首位,世世相传,口耳相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家道文献史料。无疑,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显著特色。

  祖有功,宗有德,开基作祖以求不祧,这是优秀中华家道文化的核心。所谓开基作祖,就是开创基业,兴起为有功德的祖宗。在古代,有功德的祖宗的神主不迁祧,即不被遗忘,永为后人纪念。我们的祖宗功德无边,立家创业,十分坚苦,也十分伟大,开疆拓土,使得中国版图辽阔;开枝散叶,使得中国人口繁多;光明日新,使得中国历史悠久;争作圣贤,使得中国精神正大崇高;报国保民,使得中国未被外族灭亡;奋斗不息,使得中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生机勃勃,使得中国不断超越向上、勇猛向前。古人训示子孙要“开基作祖”,以祖宗的功德为榜样,效法祖宗的精神,不断超越向上,开创新格局,为子孙后代垂范作则,当好新一代祖宗,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否则,迁祧,不为子孙后代所崇祀,也为历史所遗忘。

  在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中,“德”实际上是一种的自由、平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德”,基于人人都有的良知良能,任何人只要自觉努力就能实现它。上天给予每个人“成德”的自由、平等机会,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并且,成德不仅是担当应尽的责任,而且也是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代几百年的大家族普遍存在,其之所以长盛不衰,全靠代代有乾厚子孙“开基作祖”。因此,我们要珍惜上天给我们当一个伟大祖宗的自由、平等机会,敬天法祖,争作圣贤,以德成神,继承优秀中华家道文化,以复兴中华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不息!

  二

  湖湘文化是中华众多地域文化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一枝,具有世界性影响。

  她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洪荒时代,从道县玉蟾岩遗址、福岩洞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怀化高庙遗址看来,在湖南境内,距今8-12万年就有现代人活动,距今1.2万已驯化出栽培水稻,距今6500年已有成熟文明形态。据神话传说,黄帝南来,登熊湘山;蚩尤活动于梅山、湘西;炎帝南迁,葬于炎陵;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战国时期,屈原流放沅湘之间,他是中国第一位留下名字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东汉,衡阳蔡伦创新造纸术,造福全人类。唐代,长沙人发明釉下彩,技术领先世界,由此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而辐射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的“一带一路”商业网络。宋代,《岳阳楼记》确立了湖南人“心忧天下”的品质;道县人周敦颐创建理学,开启东亚800年理学史之先河,被尊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湘学崛起,胡安国的著作成为了科举教材,而岳麓书院是中国思想创新中心之一,所以朱熹自福建慕名而来向张栻求教。明代,长沙是中国四大茶市之一,“湖广熟,天下足”,也是四大米市之首。清代,长沙成为五大陶都之首、世界花炮中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世界八大哲学家之一,至今国外有近百家船山学研究机构。晚清,长沙是理学创新中心,贺长龄主编《经世文编》,开启中国经世理学大潮;魏源编《海国图志》,是东亚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曾国藩平洪杨之乱,左宗棠收复新疆,率先发起了洋务运动;丁取忠创长沙数学学派,汇编中外数学著作,是近代亚洲科学大事;维新变法,长沙开全国风气之先,谭嗣同以死报国。辛亥革命,陈天华、姚宏业、杨毓麟蹈海报国,长沙人最先响应武昌起义,黄兴、蔡锷、宋教仁等引领一时之大势。自晚清至民国,长沙一直是政治、文化、思想、科技、工业的创新中心,远震欧、亚、非、美,引领中国发展大势;长沙经济甲中南,湘商实力在全国前十位之内。当今,长沙在科技、医学、影视娱乐、工业、动漫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杨毓麟在《新湖南》中说的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敢为人先,尤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争作祖师。杨度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史学家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中国近代史就是湖南人的历史,就是湖南精神的历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对近代湖湘文化与日争光的真实写照。

  湖湘文化向来举世瞩目。美国人类学者奥天柏(Ottem-berg)从血型上将世界人类分为六大型:欧洲型、中间型、湖南型、印度满洲型、非洲南亚型、太平洋美洲型。其中的“湖南型”,包括日本人、华南人、匈牙利人和罗马尼亚系犹太人。在1921年左右,日本人类学者不愿将日本人列入“湖南型”之内,请求奥氏将“湖南型”这一名称改为“日本型”,然而奥氏始终不愿意更改。由此可见,在奥氏的心目中,湖南人性格在世界上都是可以作为一种原生性类型而独立存有的。

  纵观古今,湘文化精神可归结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容并蓄、实事求是、独立根性等,体现了湖南人的担当、创新、超越、爱国、契约、诚信等精神。用儒学术语来说,就是一种圣贤精神,即“争作圣贤,报国保民”。

  三

  湖湘家道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湖湘先贤们不仅心忧天下,以报国保民为己任,为中华文化的生发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家道文化方面也卓有成就,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和家属读好书、作好人,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为社会、国家作贡献。其中,周敦颐、王夫之、魏源、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郭筠、刘鉴等人就是湖湘家道文化的典范。尤其是曾国藩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自勉,自32岁开始觉醒之后,天天写忏悔日记,光明日新,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其家训对子女要求严格,深深地影响了子孙后代,所以150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纵观湖湘家道文化,有几大永恒性的鲜明特色:

  一、以国家、民族为上

  古今中外,国兴则家兴,国亡则家亡。湖南人向来心忧天下,以国家、民族为上,以为国尽忠作为一个家庭的至上荣誉。益阳麦田胡氏,自胡林翼祖父胡显韶开始,十分重视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他制定了胡氏家训十条,第一条就是“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为此胡氏家族培养出胡达源和胡林翼父子两翰林。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抚,在给七叔墨溪公的家书中说:“侄一味恬淡,绝无妄求,一味忠诚实意,为国为民耳,他非所想。”他在平定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忠烈报国,马革裹尸而还,被后人评价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才能远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胡氏家训以“捍卫国家”为至上原则,激励子孙砥砺品性,为国尽忠,逐渐形成了胡门“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朴实风格。

  曾国藩靖港之战失利,气得跳水自杀,他父亲曾麟书来信训斥说:“儿此出以杀贼报国,非直为桑梓也。兵事时有利钝,出湖南境而战死,是皆死所;若死于湖南,吾不尔哭也!”可见,曾麟书训示儿子以国家为上,如果曾国藩不是为国战死于外省,他不掉一滴眼泪。左宗棠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又以此训示子女,以报国为至上。彭玉麟训示其弟“以身许国”,“死到沙场是善终”。

张谷英村老屋。图/红帆万里

  二、以仁爱他人为本

  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根本原则。孔子说:“仁者爱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意思是爱他人如爱自己,自己成事也帮助他人成事,自己发达也帮助他人发达,共享共荣。宋明理学提倡“民胞物与”和“万物一体之仁”,意思是宇宙同体,泛爱万物。她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豪迈情怀,是对超越自身利益的一切的关切。爱他人如爱自己,就会心怀天下,以报国保民为己任。官员爱老百姓,像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如保赤子”(《大学》),便是仁爱。张栻训示侄子焕、炳曾说,“亲师求仁”。曾国藩祖父曾玉屏的“八字家规”中有“宝”,即仁爱他人、亲善邻里,互助互爱,同生共处。《大学》有“以善为宝”和“以仁亲为宝”。曾国藩尝说:“为官之要,爱民为本。”“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而其遗嘱有“求仁则人悦”一条,求仁之旨意在于爱他人如爱自己,为官之仁在保民、爱民。而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的“仁”,还包括散财捐赠,扶助弱势者,表现为一种共享精神、慈善精神。韶山毛氏家训十则中有“矜怜孤寡”,说具此仁德可以积累阴德。刘氏儒医世家家训有“仁、义、礼、智、信、圣”,以仁心仁术救死扶伤。

  三、以超拔流俗为德

  按照传统解释,德,是“向上升进”,不断超越,光明日新。所以《诗经》上说:“学有缉熙于光明。”意思是说,不断学习和思考,比光明者更光明,即比圣贤更优秀。德,是特地时空语境中的一种共享体为了生存、发展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内化为对其全体成员的要求,也是一个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呈现为对知识、技术、心性的追求和超越,并非仅只是人伦道德。如先圣之德是发明创造器物(科技发明),中圣之德是设礼施政(制度设计),后圣之德是修经明艺(心性道德修炼)。如一个国家不在科技、物质财富、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追求超越,就会因落后而失去民族独立自主,由此社会需要有“德”的圣贤担当大任。自周朝以来,中国形成了德治为本、法治为用的传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具备崇高道德的人才能担当大任,所以要求人们“以德配天”。“道”德是什么?《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道”德就是刚健不已,乾乾于明,宽厚包容,仁爱万物。乾,是“道”德的一种“天”的属性,因此“道”德也可称作乾德或天德;厚,是“道”德的一种“地”的属性,因此“道”德也可称作厚德或地德。厚中有天,乾中有地,乾、厚配天、地,交感相应,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古代对君子、士大夫、圣贤的“道”德要求。

  父母仁爱子女,祖宗保佑子孙,上天只帮助有德者,因此子孙后代要敬天法祖,敬畏(心服)“道”德和祖德,效法祖宗的精神,才能获得上天的帮助和祖宗的保佑。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光明日新,不沉湎于肉体享乐,不盲从流俗,不自甘堕落,就不会败身败家。

  湖湘先贤们在家训中特别强调超拔流俗,敬天法祖,盛德日新。这也是湖湘哲学所谓的核心范畴“诚”。张浚遗令,“不当效彼俗子”。王夫之训示子侄“脱习气”,即除俗气,争作圣贤、豪杰。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如此谆谆教诲子女和家属,要奋发志气,好好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并勤俭持家,不能汩没于流俗而攀比斗奢,自取灭亡。曾国藩还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当圣贤,也在于不断追求新知识、新技术,并有所创造发明。像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属于曾国藩所谓“为圣贤”。谭嗣同母亲徐氏训示说:“此子倔强能自立,吾死无虑矣!”烈士刘道一牺牲后,其母张氏无所畏惧,说:“我的儿子像东汉范滂一样英勇就义,难道我就不如范滂的母亲一样不畏灾祸吗?”后来,刘道一的哥哥刘揆一被袁世凯通缉,张氏又说:“假如袁世凯不能宽恕我,我会像徐庶的母亲一样自杀。”刘母张孺人的正气感天动地,振奋儿子刘揆一的革命斗志。曾广汉是曾国荃的孙子,其母刘鉴,是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人,她训示子女不能热衷名利,要超拔流俗,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己任,不可做自了汉。黄兴曾说:“立脚不随流俗转,高怀犹有故人知。”这既是黄兴赠人的对联,也是训示子孙的良言。

  四、以养浩然正气为要

  孟子讲养“浩然正气”,正气至大至刚,至正至阳,配义与道,体现于人则为求正义,守正道,有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也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天祥就义前写有《正气歌》,表达他为国尽忠的情操。古人认为,邪不胜正。建设美好社会,维护公序良俗,惟在养浩然正气,才能胜过歪风邪气。湖湘先贤们无不训示子孙养浩然正气,为国家捍卫纲常秩序。王夫之训示子侄养浩然正气,以成豪杰、圣贤。胡林翼认为,天下贫弱,在于正气不伸,训示诸弟鼓荡正气,守道务义,不为歪风邪气所动。他在贵州撰联自勉说:“一片冰心,留住两间正气;十分辛苦,方成千古完人。”左宗棠常以养“天地正气”训示子女,儿子孝威爱慕虚荣,摆阔气,擅自为他修轿厅、办寿宴,他训斥为“满脑肥肠习气”。彭玉麟以“养浩然正气”禀告母亲说:“近读《孟于》养气章,觉与军人大有裨益。吾愿私淑孟子至大至刚之气,摧坚克敌,他日从戎,用以鼓励三军,虽造次颠沛,亦不忘孟子在前督率我,仰希万一神似处。”衡阳文氏家训以《正气歌》为家训,而常德黄氏家训云:“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宁乡孙氏家训取孙中山联训云:“养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可见,湖湘先贤们无不以养浩然正气为要。

  五、以男女平等、自治为宗

  男女平等、自治是近代以来的价值观念,也是优秀湖湘家道文化传统。古人早就认识到,男女阴阳互补,而古代还有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体现出了女性在成圣方面的独立性、超越性。湖湘新儒学认为,男女平等,各自依据素质和所受教育,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自立自治,由仁成圣;女可主外,男可主内,因材而异。

  胡林翼在家训中讲到:“凡女人亦须有功德于子孙,则子孙敬之爱之矣,如我高祖唐孺人以一斛田勤俭起家,子孙遂能读书成业,此功德之大者。我祖母一品太夫人、我母一品太夫人,均慈厚积德,家世乃昌。然则家之兴废,女人居其大半矣。”彭玉麟母王氏、王先谦母鲍氏、谭嗣同母徐氏、谭延闿母李氏、刘揆一母张氏或许仅以男女自治教育子女,彭玉麟提出了男女平等、互爱互敬,说:“夫妇敌体平等,要和睦爱敬。”但是曾广钧母郭筠、曾广汉母刘鉴教育子女则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自治。郭筠说:“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刘鉴教育子女自治、自养说:“学业充,则遇事敢为,当仁不让,男女抱负均矣。”

  六、以忏悔日新为法

  儒家忏悔是一种道德检察机制,分自我检察和他人检察。共产党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的优良传统源自儒家忏悔。儒家忏悔修身工夫,源自黄帝、尧、舜、禹、汤、伊尹等人,经孔子、曾子、颜子、孟子、荀子等人总结而初具规模,至明清时期日臻完善,又生发出写忏悔日记和请他人批判以及省过会(规过会)等形式。曾国藩是中国忏悔日记的集大成者,他自32岁开始写忏悔日记,一生没有停止过。他在晚年训示弟弟曾国荃时讲到“硬”与“悔”两字,其中“悔”就是忏悔日新,时刻检察自己,及时纠正错误而回归正道。魏源曾训示儿子魏耆要及时忏悔日新,而左宗棠、彭玉麟也都尝训示子、侄悔过自新。

  商汤视忏悔为洗澡,在澡盆上刻有忏悔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洗涤旧有的污染,每日创生一个新我。曾国藩便以“涤生”为自勉。因此,日新也可视为创新。确实,创新的产生在于破除旧有的思维束缚。

  当然,湖湘家道文化还有许多特色内涵,如耕读传家、主敬寡欲、容忍和睦等,不一一介绍。

  四

  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家道文化,不仅有利于每个家庭追求幸福,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

竹海人家。图/蔡高龙

  纵观历史,家戒、家规、家训是维系家庭共享体的“契约”,家道是“家”存有之道。当今时代,只有继承优秀的中华家道文化传统,以德配天,发开基作祖之心,才能兴业发家,否则,败身败家败业,并且对社会、国家有害。

  一个兴旺发达几百年的大家族,不仅有一个开端,也有一个世代奋斗的过程。上天给了人人当一个伟大祖宗的自由、平等机会,我们要珍惜,充满自信,奋发有为!历史还证明,好的家风家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可以护佑子孙。因此,从我们自己做起,开基作祖,建功立业,代代传承,百年之后,子孙后代将以我们这些祖宗为荣!

来源:红网

作者:黄守愚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6/08/43162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