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陪同京城工作的二哥回了趟老家——湘西。
我带着一份激情想创作首诗词,为湘西我们母亲献上一首创作歌曲。这么多年,可我写歌词千首,却无法用我这粗笨的笔墨描绘这神奇美丽的故乡情。这里春在绿茵山中起伏,夏有绕山的云雾,秋有满山红叶,冬有一栋栋吊脚楼白色的木屋,还有屋顶上炊烟飘着香味的腊肉。
湘西是母亲的山歌,是祖国在西部撒落的珍珠,撒落了我无限的依恋,撒落像红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个乡村角落,把湘西打扮得像苗家土家姑娘。
带着甜甜的儿时梦,走过沿头吼小河岸边的那一棵酸枣子树。树上枣子依旧青青绿绿,还在结着硕果,酸口水直流的味道依然有着,儿时同伴放学爬上树上去摘一果丢下给我。等不及咬上一口,那酸得眯合着眼睛,半天笑不声又有一种享受美味的感觉……
把书放在岩板下面,捡树下落的酸枣子背上一书包回家。阿娘说过,将酸枣子放在酸菜坛子里过些日子就会甜起来。我每天放学都去翻开坛子尝吃一个,天天吃都是酸酸的枣。放学沿河而上,回家时不忘从小河翻一些螃蟹,用桐叶编织小袋装着,捉一些小白鱼,用河边的水灯草串着,跟着大我几岁二哥后面走着……
阿爹是解放湘西流血,建设湘西流汗的老党员,湘西军区四十七军的老战士。在县城工作,很少回到家里,每次放学回家,都是阿娘在门外等我。接过我的书包,满满一包酸枣子,我一擦汗笑了。可我从阿娘的眼神里看到了爱怜和苦痛。我提着螃蟹和小鱼,高兴地说着童年的欢乐,帮阿娘分担做些农活家务。阿娘把螃蟹和小鱼放在火炕上烧烤着,放一点盐,那喷香的味道直流口水。兄弟我最小,得先尝大螃蟹一个。站在后面的哥哥眼睛紧紧地盯着。阿娘一口也没尝。虽然我们兄弟都分上点给阿娘,她说:“你们吃鱼才聪明,将来才有出息”……
呵,我的乡村童年,沿头吼的酸枣树!我的河边小学,我的梦想从这里开始起步。有出息,得翻过沿头吼的大山这条坡,可阿娘的皱纹却一天天地爬满额头。我家兄弟都翻过了这座大山穷窝。有的在京城工作,有的在上海科研,有的在四川安家,有的在海外拼搏。面对山外的世界,冷弃过生我养我的故土。只因她贫穷,她落后,爱也抛弃了我……
不知为何,我总想起昨天的情景。而今,变得与公园一样的湘西美丽乡村,百花满山,百果满园,绿水清山四季飘果香。屋前庭院四季茶园采茶忙,是故土的厚爱给了我梦的希望,招呼着远方的游子常回家看看。
清明节,怀念阿娘在世岁月。也怀念那酸枣子的日子,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留下多少难忘的故事……
小河岸边的水磨石滚依然在原处停摆着,点着松枝黑烟的灯火,走村串寨看电影的岁月。在那般漫长记忆中搜索,阿爹的丝烟斗吊着旱烟袋,坐在村口古树下多么忧闷和叹息啊,阿娘哼着不知名的山歌。
阿娘的歌像小溪的水养育着我,阿爹的喊声像坚实的山顶着我。每当工作低沉时,总会想起他们昨天的生活。顶着烈日老牛在田地耕耘,光着膀子在风雨中收获秋丰收的满足。又是怎样在星星月夜里度过。但他们依然唱着一首盼望幸福的歌……
阿娘用铁夹在铁笼中添加着松枝照亮,让我在黑烟的灯亮下苦读。她会给我讲湘西民间故事熊娘嘎婆。一双赤脚脚伸在火塘边,听着,听着,漫漫地睡着。
家门口一栋吊脚小木屋,那是生产队开会的场所,每夜可见阵阵火红的扫盲教育。读懂一些湘西民俗、民歌,农事季节与乡村表演的“忠”字歌舞。同时,分辨什么叫阳雀与喜鹊。那年月吹响了改革开放的牧童调,染红了乡村的泥巴路……
依恋的热土牵动我的情怀,路灯下,在宽阔地村道水泥路上休闲地漫步,倾诉我离别的思恋,天蓝蓝地,星星闪烁着,不时从田野忽闪一道亮光,又是那家侄儿孙女清明节开车回家路过。那溪边春夜会起夜雾,松树堡的田间河边都是白色的水泥路。在太阳能灯火下我看清了昨天的木屋,还有含羞笑的吊脚楼房。它依然神秘而古朴。从宁静的山村我们走出,如今一个个新的故事,一个个新的梦想,我含泪看着。小河清清的溪水,看着蓝天下美丽的村落。变得美丽,变得美好。变奏着一支时代梦的春歌,播种春的梦想,谱写秋的收获。
沉醉春夜的静,蛙声如潮,月色似银,有着初夏的清爽,飘来阵阵茶香,令人陷入无边的遐想……
我想为我母亲热土湘西写首歌,却也无法表露我的激情,怎样唱也无法歌颂家乡美的生活,如今展现在我眼前飞速发展的高铁、高速、机场和神奇美丽的乡村游乐。日新月异的依恋的热土,正是一首激情的赞歌。一首绝妙的歌词中写道“凤追彩云走,蓝天溪水流……千年的依恋,等候是朋友。凤凰栖梧桐,湘西自治州。走遍天涯路,这里无忧愁。为爱醉一回,今生不想走”。这表达了血与水,命与根的湘西情长爱更长家乡美的生活。
(作者简介:张林丰,男,苗族,1966年9月出生,湖南古丈人。大学文化,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吉首大学客座教授。)
来源:红网
作者:张林丰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