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改革创新 引领环境优化

来源:红网 作者: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许敏 2017-03-01 11:36:28
时刻新闻
—分享—

  园区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作为湖南省首个优化环境示范区和测评区,长沙经开区始终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统一,以优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创优服务环境为重点,以服务项目、帮扶企业、强化作风为抓手,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打造了优质、高效、舒适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园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探索实践

  (一)持续优化理念,营造亲商重商氛围。多年来,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企业是园区的主人”“每个干部职工都是优化环境的一面镜子”等理念,提炼并践行“简洁务实、无我有为、创新高效”园区精神,实施管委会行为规范八条,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深入企业坚持“三不要”原则(不要主要负责人陪同、不要汇报材料、一般不进会议室),持续开展“两帮两促”“学习与服务”等活动,摒弃衙门作风,克服形式主义,深受企业好评。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越来越规范、不再靠“血拼”优惠政策招引项目的新形势下,始终坚持“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竞争力”,将优化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推动力。

  (二)提升服务效能,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质。一是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主动对接商事制度改革、集群注册登记模式等简政放权成果,整合并优化审批流程,创新项目报建流程,将项目入区和建设审批时限由原177个工作日压缩为42个工作日;对同一项目在多个部门之间的审批,实行并联审批,尽量缩短审批时限,精简审批资料,将项目入区各项审批由原需172项申报资料精简为127项申报资料。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效能。围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编制并出台了59项行政审批及行政职权事项流程清单,引进ISO管理体系,定期开展ISO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培训,为清单管理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系列工作制度及满意度测评、政务服务两大考核细则,列入绩效考核总成绩,把规矩挺在前面,使工作走在前列。三是开展代办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在全省首次实施项目全程代办免费服务,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了2家专业化、信誉好、实力强的中介机构,为入区企业(项目)提供免费、高效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四是规范中介服务,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对环评、能评等中介服务机构在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管,实行动态管理,营造诚信、公平、有序的中介服务市场。

  (三)创新服务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一是创新区县协同服务机制。长沙经开区按照“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县融合”的发展思路,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抓好招商引资、基础建设、产业聚集、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长沙县积极承担园区内的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形成了区县协同服务、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创造性实施领导联点、专员督办工作机制。建立了“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班子、一名督办专员、一套推进方案”工作模式,领导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马上就办、马上就好”,强化项目行政审批、征地拆迁、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三是主动为企业降本增效。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园区围绕“审批、代办、收费、平台、招商、融资、服务”推出了7个方面的“组合拳”,实施改革试点,出台过硬措施,为企业降成本的“组合拳”打到了关键点,取得了新成效。

  (四)创优服务环境,打造宜居宜创宜业园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引进了星沙海关、长沙出境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沙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关注外籍人士,建立全省首家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学校,拟实施一批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民生项目。坚持环境先行,不断完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目标,先后出台或升级了招才引智、创新驱动、创新创业、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发展新动力。三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便捷企业诉求处理渠道,建立“优化工作110”电话,一般性问题企业直接向各职能部门联络员反馈;提高诉求处理效率,开通优化工作QQ群、微信群,企业发现问题“随时拍”“随手发”,优化办及时办理回复。园区优化工作开展10年来,坚持优化环境监督测评点建设,聘请企业监督测评员,围绕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政策扶持、市政设施、社会管理、产城融合等方面,实施优化环境现场问政;依托专业测评机构,通过随机抽查、定期暗访、电话测评等方式,形成企业测评有关部门的“打分模式”,促使各部门主动转变服务方式。

  二、当前影响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长沙经开区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工作,特别是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等方面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实现了园区和企业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园区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建成5000亿级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相比,与东部和沿海地区先进开发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发展环境有待提质升级、部分企业转型压力大、产城融合品质不高等现状,直接影响园区转型创新发展。

  (一)职能调整,监督乏力。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园区将优化环境职能从纪检监察室调整至办公室,在行政监管问责、机关效能监察等方面由直接监管变成间接协调,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缺少问责力度,削弱了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职能。同时,在协调解决一些疑难、共性问题时,优化办系统沟通交流不够,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二)优化作用淡化,成效不明显。在各职能部门服务理念不够先进、办事流程不够透明、执法过程不够规范、职能职责不够清晰的阶段,优化办在协调解决问题、监督执法流程、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开发区体制更加完善、各部门职能职责更加清晰,各职能部门都肩负着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在一定意义上,专业优化办的概念逐步淡化,企业及群众法制观念增强,对优化办的依赖感逐步下降,对服务方面更多需求职能部门。

  (三)综合配套不足,创新举措不多。一是政务服务有待重点强化。园区部分审批事项涉及市区县三级行政职能部门,集中受理、网上办理等工作推进难度大,审批服务周期存在不可控因素,影响项目落地进度。二是优化工作力量有待加强。在人员配套方面,优化办作为非常设机构,人员力量不足,疲于一般性日常工作,没有精力去系统、深入地推动优化工作,很难达到深化园区改革、助推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产城融合品质有待提质升级。目前,园区医疗、教育、卫生、交通、公园、商贸街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事项,管委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与不断发展的园区经济和企业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四)企业认识不够,影响了服务环境。少数企业对园区“一盘棋”的思想认识不足,在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配合执法等方面逃避社会责任,在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务、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了解、不参与、不配合等“三不”现象,希望政府不查、不罚、开绿灯,把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当成环境不优、服务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全面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领导重视是关键,部门支持是基础,坚持创新是动力,群众满意是根本。为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要围绕建成5000亿级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的发展定位,以“转型、创新、提升”为总揽,坚持“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县融合”发展理念,突出“强基础、优环境、提素质”主题,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能,建设好高品质园区、经营好高效益园区、服务好高素质园区。

  (一)加强业务指导,着力强化优化作用。加大对园区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力度,发挥办公厅系统抓落实、善协调的职能优势,将协调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累积时间长的重大、疑难问题,通过市优化办建立的协调解决机制统筹解决,将一些通用性的问题,通过市优化办组织的协调联络会议加强联系、经验共享,进一步提高优化方面意见及建议办理质量和落实效率。同时,建议从编制体制上明确优化办机构和地位,确保基层优化办力量,有效发挥优化办作用。

  (二)抓好审批改革,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政务服务统筹协调,健全政务信息共享机制。一是总结和提升“赋权强园”“一口受理”“透明办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园区行政审批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效能再提速。二是妥善处理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积极借鉴兄弟园区“承诺审批制”“超时默认制”“网上报批”等先进经验,建设具有园区特色的政务服务模式和法人服务大厅,逐步弱化审批职能,强化市场监管功能,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三是提升引进项目的审批效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配套,一次性建成基础设施和生活商业配套设施,确保所有土地都能实现“熟地招商”。四是继续抓好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免费服务制,为项目投资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聚焦企业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纵深推进园区满意度测评工作。不仅通过召开会议和现场问政的方式将监督测评员“请进来”测评,而且“走出去”上门面访企业负责人代表,“沉下去”现场随机或电话联系办事的代表进行测评,充分收集企业意见及建议,同时将测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二是做好政策落实与兑现。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园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产城融合等领域的政策措施;用活园区创新、人才、集成电路、电子商务、“双创”等政策,提升政策服务园区转型创新发展的效能。三是激活发展新动能。按照做精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活新兴产业的新要求,集中主要精力,集聚要素资源,一方面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和优化产业服务,通过有力措施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园区整体品质。一是以建设智慧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实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二是加快产城融合。依托园区产城融合布局图,坚持超前谋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完善企业群众最为关注的品牌学校、高端医院、高端服务业、文化公园、体育场馆、公交站点以及自行车道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地建设,加强“三废”处理,确保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适度超前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三是创新社会管理。依托区县城市管理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加强区县协同联动,进一步明确县直部门、以及街道(乡镇)在园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四是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以管委会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建立园区《项目引进合同》履行跟踪管理机制、各类政策申报评价机制,彰显公平公正;夯实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诚信履约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力促企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16年第12期。)

来源:红网

作者: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3/01/42247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