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是贯彻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重要抓手”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把“强种”作为强农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发展民族种业,抓紧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国际大型种业企业相比,种业企业“小散低”、品种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等问题依然突出。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一要加大激励力度,在品种选育、农业保险、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二要深入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三要鼓励种业科企合作、联合攻关,鼓励科研人员依规到企业开展创新服务,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潜力。
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体系配套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农业生产是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是技术集成的过程。农业技术复杂多样,单个农户经营者是难以全面掌控的,因此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依靠科技力量延伸现代农业价值链。当前国内普通、廉价农产品充裕,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立足供给端,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是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农民收益的保障。依靠精细化加工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品相、品牌,更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专业化、优质化的需求。
以科技为导向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技术知识,无论是小规模农户还是规模经营主体,都很难“包打天下”,都需要生产性科技服务;越是现代农业,越需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良种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机种机收等科技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
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技骨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挤出资金,大力轮训农村的实用技术队伍,并且通过农业院校,培养一批具有中专文凭的农民技术员,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技骨干,造就一代新农民”。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到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帮助,在金融上给予优惠,在服务上给予倾斜,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加分支持。引导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承包各种技术产业和生产项目,放大科技兴农典型示范效应。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执笔:赵玲玲 吴京宇 刘伊曼)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