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的“专列”,从长沙驶入快车道。11月28日,2016中国(长沙)国际轨道交通博览会暨高铁经济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从点到面、从已有成果到未来走向,透过此次博览会,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湖南速度”及“中国速度”给世界带来的惊喜和改变。(11月28日红网)
轨道交通产业,因其技术含量高、相关产业链长、既节能又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当下最具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实体。在全球经济增速换挡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城市抑或一个国家,搭上了轨道交通的快车,就意味着能够抵达“欣欣向荣、稳步发展”的春天。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疲软状态,产业下行压力增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以“制造业发达”而闻名世界,东南沿海等地区曾利用劳动力资源生产玩具、电子、服饰等产品,远销海外,这种经济模式曾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然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再加上每年不断增长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大篇幅报道“中国制造”,并发问,“制造业”的接力棒是否会转移至亚洲其他新型经济增长体?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层面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即利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平台,打造互利互惠的经济共同体,而“制造”就是打通内部合作渠道的重要力量。轨道交通产业作为新时期里中国创新经济的一张名牌,在国际舞台上一直闪闪发光。2014年,李克强总理就在多个国家、多种场合推销“中国高铁”,以“上档次”的轨道交通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进入2.0时代。
在这波时代潮流中,“心忧天下”的湖南人卯足了干劲,在轨道交通技术方面“敢为人先”。媒体报道称,湖南轨道交通产业已初步形成2000亿元的产值规模,在产、学、研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形成了领头羊的趋势。案例很多:2015年12月,联通武广高铁南站和黄花国际机场的中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长沙顺利通车,这个由湖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和自主管理的工程,瞬间成为湖南创新的名片。今年10月,由中车株机参与建造的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从埃塞俄比亚驶出,再次显示了湖南在轨道交通技术力量方面的实力。还有湖南的知名企业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其生产线已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种种成就,无一不证明湖南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优势。
除此之外,湖南正以“开放”的胸怀,助力“湖南速度”奔跑。地处内陆腹地,湖南正利用“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积极部署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以核心技术串联起湖南与外界的联系。无论是走出国门的制造力量,还是未来打算建设的全球轨道梦工厂,都显示出湖南正以轨道技术为平台,搭起“引进来”“走出去”的舞台。
轨博会在长沙举办,一方面显示出湖南在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主政官员正试图以该技术,打造湖南开放创新的发展模式。它就像窥视一地经济发展的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湖南正努力向上发展,更远一点地看,也能看到中国正以稳稳的前进速度在世界舞台绽放。
文/陈露
来源:红网
作者:陈露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