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开放、宜居、生态、小康,这是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规划的扶贫攻坚样板县——宜章的样子,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一大批央企、高科技企业落户宜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宜章,这座湘南小城发展迅猛,焕发新活力。
从依赖煤炭、烟花鞭炮和“五小”企业粗放发展,到大批央企、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电子机械、电子商务等新经济蓬勃发展;从城乡环境普遍较差、植被破坏严重,到每年造林10万亩,建成生态宜居示范县;GDP从68亿元飙升到了181亿元,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宜章近年来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宜章“旧貌换新颜”,既离不开广大群众的不懈拼争,也离不开当地党委的运筹帷幄、整体协调。众所周知,很多宜章贫困山区群众都把伐树当成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宜章不但严格禁伐禁砍,而且造林10万亩。可以想象,在简单的数字之变背后,宜章有关部门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同样,在经济下行,企业纷纷捂紧口袋的情况下,宜章吸引一大批央企、高科技企业落户,花费了多少“功夫”?
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宜章贫困人口已由2010年的22.98万人,降到现在6万多人。也基于此,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不及原有的1/3,但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贫困人口或是生活在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的山区,需要异地安置;或是长期缺乏教育,缺少谋生技能,很难“授人以渔”。因此相比以前,扶贫难度反而有所升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若不能一鼓作气,啃下最后的扶贫硬骨头,就会影响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达成。而要走好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就需要全省干部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在全省贫困县党政正职谈心谈话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勉励大家争当新时期的“焦裕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脱贫、不离岗”。这既是一次政治动员,也是一份扶贫军令状,各级干部都必须把自己的扶贫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对宜章来说,实现精准脱贫,完成全面小康的总目标,首先要坚持产业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的全覆盖,建立好贫困户收入稳定机制,才能确保扶贫攻坚常态长效、善作善成。因此,宜章要继续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既要抓紧抓好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也因地制宜,坚持自主创新,彻底斩断“穷根”,确保全面小康一个不少。
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建设,用“宜章担当”扛起脱贫重担。扶贫开发,说到底最终还要落实到人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的论述,“扶贫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广大干部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可见,落实精准扶贫,首要之义就是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宜章担当”扛起脱贫重担。这就要求宜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一支精准扶贫铁军。唯有如此,宜章才能彻底摘掉“贫困帽”,成为湘南又一“新增长极”。
文/鲁林
来源:红网
作者:鲁林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