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昆:评论的繁荣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张昆 编辑:许敏 2016-08-09 15:26:3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本文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昆(上图)在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暨新世纪第六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的致辞整理。张昆称,观点、意见就是信息空气中的氧气。我们新闻评论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为我们的地球、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源源不断地制造和输送氧气。这一点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故里。)

  这几天两湖地区大雨连绵,江湖水满,正是抗洪时节。但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水旺财,洪水滔天,可能意味着洪福齐天。我们怀着这份虔诚祈祷,希望雨早停,水快退,财快来。正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暨新世纪第六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 ,在洞庭湖畔美丽的益阳市隆重举行,各位嘉宾朋友自五湖四海而来,共襄盛举,在此我要代表承办方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要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向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向湖南益阳市委、市政府,向湖南红网的领导对会议的精心筹备、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湖同属楚地,自古一家。有一句话,常常令我们自信满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古代不必说。中国近代历史基本上是由我们楚人主笔书写的。当然这里楚人,湘军占了一大部分。清末曾国藩统帅的湘军,扫平太平军,几乎可以取清廷而代之。中国共产党打天下,湖南的将军、元帅更是战功赫赫。十大元帅中,湖南有三位,十个大将,湖南占了6个。真是无湘不成军啊。所谓武定邦,文安国。在文化艺术方面,湖南湘军也非常厉害。我们这一代人是读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长大的。周谷城的《中国通史》影响深远。古华的《芙蓉镇》几乎无人不晓,近几年,唐浩明的作品《曾国藩》《张之洞》更是流行天下。至于艺术家,天下谁个不知齐白石、黄永玉?还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电视湘军。等等,不一而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地灵人杰,无出其右者。但是我最近有个小小的发现,中国传媒湘军,与同是楚人的湖北有着不解之缘。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两湖地区是有着很好的合作的。

(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头像。本文图片来源:红网)

  在湖南,我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这里讲毛泽东,不是因为我的信仰,而是毛泽东本身就与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有关系。我最喜欢读毛泽东的评论文章。看看《民众的大联合》《别了,司徒雷登》《将革命进行到底》,哪一篇不是脍炙人口,酣畅淋漓,出神入化。“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些话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笔下,真是难以相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就是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新闻评论员。毛泽东是一个新闻天才,但是毛泽东也接受过当时中国最好的新闻教育。那就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当时北京大学以开放办学闻名,毛泽东作为其图书馆的馆员申请入会,说起来,他还是当时中国最牛的报人《京报》社长邵飘萍的学生。

  中国古人有所谓人生三不朽的说法。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里所谓三不朽,我认为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宣传)。有人说,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做到了三不朽,有一副对联这样说:“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如果曾国藩称得上三不朽,那毛泽东更是当之无愧。

  我在这里讲湘军、曾国藩、毛泽东,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会议荟萃了全国最优秀、最有影响的评论员。可谓群贤毕至,长少咸集。我们做评论的人干的就是不朽的功业,就是在立言。为民立言,为国发声。今天的中国,与一百年前的中国好有一比呀。现今我们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社会转型。不过现在我们面对的形势,在转型的深度、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一百年前的清末明初。首先,全球化的进展超出了人民的想象,社会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于一般的发达国家;其次,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贫富分化的程度已经越过了临界线;其三,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疲态显露,经济速度一慢下来,以前积累下的社会矛盾将更加激化;其四,中国的崛起并非受到所有国家的欢迎,有些守成大国正在谋划甚至已经在实施对中国的遏制,如7月12日刚刚公布的南海仲裁案背后,就要美国、日本操作的影子。最后,基于以上复杂的环境,国内的舆论生态也发生了变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流行,庸俗的甚至暴戾的爱国主义在影响了人民的判断,众声喧哗之下,我们更加需要理性的声音。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尽管我们的人民可以搜集、掌握海量的相关信息,可是我们难辨真假;虽然我们面对着众多的路径,却不知道怎样选择。我们的人民、甚至我们的政府所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报道,而是有说服力的权威见解。

  我很佩服哲学家们解读历史的大视野,用哲学家的话来说,新闻传播的历史从传播内容的演变来看,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观点纸到消息纸的飞跃,如今又实现了从消息纸到观点纸的回归。信息时代我们置身于信息弥漫的空间,信息像空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这弥漫的空气中却严重缺氧,没有氧的空气也不适宜人类生存。我认为,观点、意见就是信息空气中的氧气。我们新闻评论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为我们的地球、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源源不断地制造和输送氧气。这一点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视新闻评论为引领社会前行的精神力量,新闻评论员则是影响社会的舆论领袖。其功能丝毫不亚于新闻报道。我甚至认为,新闻报道的本质功能是监测环境,反映实际变化;而新闻评论则是立言的伟业,为民立言,为国发声,而立言是立功的前提。新闻评论的本质功能是引领舆论,改造世界。从历史的视野看,新闻评论的力量在社会变革时期、转型时期表现得尤为充分。而今天正式评论引领社会的时代。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在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面,率先改革,选择的突破口就是评论人才的培养。从2001年开始,我们学院以赵振宇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就开始思考、筹划评论人才的创新培养机制,一开始我们就形成了不同于一般高校的培养理念。我们认为,评论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写作技巧。评论是一种与新闻、广告、文艺不同的内容生产,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是一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基于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从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上规划评论人才教育的改革。正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评论教育的改革。我们建设了新闻评论教育实验班;和研究生一样实行评论学生的导师制培养;建设新闻评论系列课程群,拓展评论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新闻评论的学生创新团队;与媒体合作,建设高水准的评论教育实践基地等。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了学界业界的好评。

  今天我们在益阳聚会,举办盛大的论坛,一是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一是新闻评论的高层论坛,这两者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得到全体国民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今天中国新闻评论界大咖云集,各位嘉宾的智慧一定会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有所贡献;而新闻教育的发展、新闻评论的繁荣,更需要有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和政治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张昆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8/09/40558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