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纪念湖南省社科联独立建制30周年——改革与繁荣”活动上的文章。原标题为《在湖南省社科联工作难忘的几件事》。作者胡春涛,副研究员。1980年任邵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先后在省、地、县、区四级党委机关工作34年。湖南省社科联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委员、专职副主席、第三届荣誉委员。作者回忆了省社科联建制初期的艰辛、工作取得成果后的开心以及退休后的快乐生活。以下为原文。
------------------------------------------------------------------------------------
创办《湖南社会科学》
1985年,湖南省委决定,湖南省社科联为独立建制的正厅级单位。我就是在这时奉命到省社科联工作的。当时主席由社科院院长兼,专职副主席有李楚凡、符鸿基和我三人。省社科联虽是1958年成立的老单位,原来由社科院和社科联合署办公。现在是正厅级单位,有人员编制,但经费十分困难,办公室陈旧,又不够用,条件极差,特别是一个管社会科学的机构,没有一份公开的刋物,也就是没有一个供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表学术文章的阵地。我是由省委宣传部到社科联的,因而知道省委宣传部有一笔机动经费。在一次时任省委书记刘正同志参加的宣传口的会议上,我发言时,除简要地汇报了我们的几项日常工作外,特别地讲了我们“省社科联是省直机关‘最穷’的一个单位”,希望得到领导的关怀与帮助。当务之急是请求帮助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批准办一个公开刊物《湖南社会科学》,同时增加省社科联的知名度和凝聚力;二是请求省委宣传部从掌握的机动经费中,拨五万元给我们做开办费。我讲完后,刘正同志马上说:“老胡的要求不高,这两件事都可以办到。”他对当时主持会议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南生同志说:“社科联要求的两件事就请您落实。”刘正同志的话起了作用,请求解决的两件事都由南生同志落实了。
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下,省出版局批准同意创办《湖南社会科学》。同时,省委宣传部给了五万元开办经费,党组开会指定由我负责筹办。《湖南社会科学》办起来了,受到了社科学界的欢迎,较好地增加了省社科联的知名度和凝聚力。在编辑们的努力下,《湖南社会科学》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为打基础的工作出力
1985年,我到省社科联工作,开始是以王驰同志为党组书记、主席,1988年后是刘时平同志为党组书记,都是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驰同志是社科院院长,刘时平同志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应当说,那时我们从事的主要是打基础的工作,首先是争取确定编制和财政拨款;其次是学会的创建和地(市)社科联的成立等。1986年时,只几十个学会,很快发展到100多个。地(市)社科联也陸陸续续成立,到1993年我离休时,只有怀化地区没有成立社科联。这些工作我都参与了,有些地(市)社科联开成立大会,我被邀请参加,并致了祝辞。学会的成立大会或年会、研讨会,一般都请省社科联领导参加,还要讲话。我就参加过几十个学会的活动,光参加一下好办,要讲话就麻烦了。一个学会,代表一门学科,“隔行如隔山”,难懂行呵!要讲话,逼着自己找资料学习,了解学会情况。我有个习惯,讲话稿要自己起草,只请他人帮助找资料,谈情况。所以,这个工作不能偷懒,必须勤奋。我真的付出不少,使发言不讲外行话,而且不少讲话稿还登在学会的会刊或专辑上。
负责创办《企业文化报》
我是1993年离休的,当时已66岁。因我是副研究员,按有关政策规定,我多工作了几年。办好了离休手续后,又受社科联反聘,要我负责创办《企业文化报》。湖南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我还被聘为该会的顾问,创办这份报纸也是研究会的要求。《企业文化报》是一个新报种,要办好这份报纸,非下功夫不可。我带着几位同志既当编辑又当记者,首先是寻找有关企业文化书刊资料,认真地进行学习研讨;其次是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快地出了试刊,发往企业和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后,《企业文化报》正式办起来了。半年多时间,我换了三幅眼镜,从老花150度,换成200度、250度、300度,这是学习、钻研办《企业文化报》的“成果”之一。这半年多,我反复学习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就有十多本,还为《企业文化报》写了76篇短文章,5万多字。特别是在《企业文化报》开辟了个“企业文化讲座”专栏,我写了18讲,从《企业文化报》笫一期起,连续登了18期,而后印成一本小册子,叫《漫谈企业文化》,由企业文化研究会分送给其所属企业,受到了好评。
毛遂自荐当老干党支部书记
省社科联的老干党支部是1994年成立的。在党支部成立的会上,首先推党支部书记侯选人,推来推去,都不想当,我看这样不行,便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举手说:我来当个后选人。经过投票,我当选为第一屆省社科联的老干党支部书记。其后虽经三次换屆,我被连选连任。直到我快八十岁了,由于耳聋,与人交流十分不便。我曾于2005年底,向机关党委打了辞去老干党支部书记职务的报告,没有同意,只好等到2006年9月12日进行换屆,选出新的党支部委员会。时间走得真快,一晃我当了十二年老干党支部书记。
我在职时,我们单位已有一位离休干部,但老干工作未引起重视,未纳入工作议事日程。1993年,离休干部已有5人。而我们单位很长时间沒有老干部工作机构,连老干部工作专职干部都没有。老干部工作的许多任务不得不由老干党支部承担。我这个当老干支党部书记的也就得多管些事,实际是一些打基础的事。比如,为了争取单位领导重视老干工作,把老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除口头建议外,我还不定期地把中央和省里的领导对老干工作的讲话,报刊上的有关重要信息,摘编成《老干工作要闻》,送给领导参阅;老干部工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许多政策是那个时候制定的,《老干部政策汇编》就有五大本,领导懒得看。我把与当时老干部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政策摘下,分《离休干部若干政策摘录》和《退休干部若干政策摘录》,打印出来分送给领导及有关处室。又如老干部工作机构设置与工作专干的配备,也是不断争取才得到解决的;再有按政策规定的一些福利,如老干部工作经费、老干部专用汽车、老干部活动室的建立等也是不断争取才有的。
老同志退下来后,“党交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这是党中央在1982年《关于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决定》中指出的,我认为老干党支部应把促进老干部的健康长寿作为党支部的一项任务。因此,我当老干党支部书记时比较重视这个问题。除注意动员老同志参加本单位和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的健康报告会及参加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还多次给我们党支部的老同志讲养生保健课,并给大家传授自我保健方法,有足健法、手第二掌骨诊疗法、对应反射区按摩法、经络要穴按摩法、拍掌健身法及关节健身操等,坚持得好的都有效果。
[作者想说]
恭祝社科联独立建制三十周年
见证社科联,独立建制三十年。
困难中起步,喜逢改革开放期。
学会管理优,犹有地市社科联。
优秀成果累,公平公正很自然。
同仁齐奋进,争取更上楼一层。
来源:红网
作者:胡春涛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