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国理政地方谈】“十八洞村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样板

来源:红网 作者:城塘客 编辑:夏熊飞 2016-02-17 23:10:0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关于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通过央视新闻联播、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被百姓所熟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被报道中十八洞村艰辛却又精彩的扶贫经历所吸引,成为十八洞村的粉丝之一。
  
  对于地处武陵山区深处的十八洞村来说,面临着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等发展拦路虎,扶贫难度可想而知。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山村,当地群众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快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脱贫之路,其借鉴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十八洞村扶贫的成功的秘诀就在“精准”二字。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总书记既对十八洞村扶贫表达了深切期望,又为十八洞村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在精准的大方向下,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终于让十八洞村找到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扶贫如何才能做到“精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扶贫不能只留于表面,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大事、民生要事。这是从理念源头回答了“扶贫为什么”这一深刻命题。正因此,在十八洞扶贫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送米送钱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标准上,而是立足长远,找准合适产业,激发发展潜力,扎下致富的根。
  
  其次,分批分类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工具。习近平在2015年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也是这样用好分批分类这一扶贫工具,从为大龄未婚青年说媒到聚焦重点特困对象,从精准选择产业到从精神上鼓劲加油,从安排能人带后进到科学安排扶贫款,扶贫政策真正变成了“滴水灌溉”,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方。
  
  第三,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十八洞村针对施六金这样的扶贫钉子户,进行重点攻关,特殊关怀,在精神上打气加油,最终让他这样的贫困户在精神上实现脱贫。精神上脱贫了,物质上脱贫就有了无尽动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八洞村扶贫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等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期待出现更多像十八洞村一样的精准扶贫样本,让脱贫致富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文/城塘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城塘客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2/17/39116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