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
2011年年初通过的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概念;其后,环长株潭城市群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包括了长株潭岳益常娄衡共8个地市,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8%,2014年常住人口4077万,占全省的61%,GDP占全省的77%。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关键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13年长株潭三市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0.8%,GDP占全省的41%,人均GDP居全省的前三位。
近年来,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1997年湖南作出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其后逐渐形成了该区域建设的规划体系。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是:率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更加优越。公路方面,环长株潭城市群按照“六纵七横两环七支”规划进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缩短了城市群内部的时间距离。铁路方面,“一纵一横”的京广、沪昆客运专线已经建成通车,长沙成为中部铁路枢纽城市,长沙到12个省会城市有高铁直达。以长株潭为核心,加速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建设“一纵二横”城际轨道网络。水路方面,岳阳港是湖南第一大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居长江干线港口城市第六位。航空方面,构建“一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三辅(常德桃花源机场、岳阳机场、衡阳机场)”的航空布局,衡阳机场已新建成投入运营,黄花机场第4代航站楼、岳阳项目正在推进。三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9-2013年,8市GDP由10349亿元增加到19657亿元,年均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2.6:48.6:38.8调整为2013年的9.6:53.7:36.7。围绕以“长株潭三市为核心区、岳阳—长株潭—衡阳产业发展带、长株潭—益阳—常德产业发展带、长株潭—娄底产业发展带”,逐步形成了以重要开发园区为载体,多点分布的发展格局。获批了衡阳、湘潭、岳阳城陵矶3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一个都市区、构建四个次级城市圈(带)、四条城镇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框架,2013年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8%提升到52.3%。其中长株潭2013年城镇化率为64.5%,比全省水平高16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市已呈融城之势,长沙的首位城市地位更加突出。五是“两型”建设不断推进。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两型工业准入、排污权交易、农村环境整治、绿色公交、两型政府采购、绿色GDP评价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两型社会”项目扎实推进。六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2005年以来,在“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湖南分别与四川、浙江、江苏、湖北、江西、重庆、上海等省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强化了省与省之间的“一对一”合作机制。2012年,长江流域企业在湖南实施合作项目4362个,实际到位内资2102.08亿元,占全省同期到位内资的32.2%。环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积极合作,努力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当然,在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和参与中国新经济支撑带建设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区域内部发展差距较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附近缺乏强有力的辐射源,区域内外合作有待深化;水运条件不稳定,江湖利用协调性差等。
二、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对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定位,湖南作为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中心地带,环长株潭地区作为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中的重要节点之一,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对湖南意义重大,将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带来一系列有利影响。一方面,可以借长江经济带发展东风加速环长株潭城市群及湖南发展;另一方面,环长株潭城市群及湖南加快发展,又可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1、创造发展新机遇,有助湖南借力发展。长期以来,湖南经济受居于南方的珠三角地区影响很大,受北边影响较少,把长江作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出现在湖南北部,为居于湖南北部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全局发展了局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好,使湖南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珠江、长江的“两江”叠加优势加快发展。
2、打造统筹合作新平台,有利区域协同发展。环长株潭城市群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和实现多赢的正确选择,但缺乏一个较高层次的协调平台,使进行有效的区域整合和协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将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纳入国家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之中,使得区域合作有了新的统筹和合作平台,可以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借全国之力来集中解决一些问题,通过更高级的统筹将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加以解决,实现全局和局部的共同发展。
3、积极加快自身发展,有利环长株潭城市群发挥更大作用。加入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不仅要借力,还要有所贡献,更多一点贡献。在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中,要培育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要争这个第四极,环长株潭城市群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自身没有更大的发展和壮大是做不到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及湖南要以此为契机,在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环境优化、“两型”建设、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改革创新等方面抓住机遇,敢为人先,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增强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为国家大战略的实现尽更大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多贡献。
三、推动环长株潭城市群参与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的建议
1、积极参与国家顶层设计。要搞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突破既得利益的羁绊,要有一盘棋思想,各参与省市、部门、企业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保证顶层设计的落实。湖南应积极参与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顶层设计工作,结合湖南实际和需求,在长江经济带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城镇化格局、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调机制、改革创新、利益协调等方面向国家提出湖南的意见、建议和设想。
2、推动国家提供切实支持。一是要建立全国性的对话、协调和执行平台。强化平台的落实功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要充分发挥上海市在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中的引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突出龙头地位。各地应打破行政区划“门户”,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市场体系。二是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应使战略重要性和投入强度相匹配,大的战略要有大强度的投入作为支撑,尽快开创一个新局面,加速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快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比如长江中游枯水季节的枯水状况日益严重的问题。
3、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一是要全方位开放,凝聚合力求发展。将各种有利于湖南和环长株潭地区发展的因素聚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发展。二是尊重规划,加紧落实。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省市县区要形成合力,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规划落实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要顺应发展,不断更新观念。要改变内地不如沿海的传统观念,面对国内市场,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信心,支持和鼓励适应形势发展的产业做强做大。坚持把市场机制“无形之手”与政府作用“有形之手”有机结合,同时,让政府在阳光下运行,激活民间投资,提高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要突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突出园区作用,提升园区产出效率。鼓励创新创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将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来看待,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发展。要留得住田园风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五是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突出长株潭城市群和岳阳长江门户的发展,鼓励长沙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岳阳长江门户的独特作用,提升通江达海的能力。以点带面缩小区域内的差距。六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效率,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重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湖南自主创新能力。要继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妥善处理江湖关系,增强洞庭湖调蓄能力,有效保护湿地和物种,再现青山绿水白云蓝天。七是加强水系管理,发挥最大效益。形成以岳阳港、长株潭组合港为核心的港口体系。合理调度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4、积极开展区域间合作。一是要建立合作机制,保证合作机制有效运行。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县区级的合作沟通平台,在合作中要求同存异,最大限度的求得共识点。建立相应的合作办事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和经费,保证合作机制有效运行,推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二是加强省级沟通,共同向国家反映问题。对于共同面对的问题,要通过省级间的沟通,共同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合作协调机构反映,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通过提案的形式反映问题,引起国家关注,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是注重效果,将合作落在实处。对于达成的合作共识,做出的合作决定要抓紧落实,要通过有诚意的合作,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原标题为《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及参与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梁志峰、唐宇文、徐涛、屈莉萍、龙花兰。本文选编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梁志峰等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