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来源:红网 作者:张铁 编辑:程赛 2015-11-20 14:21:17
时刻新闻
—分享—

  当越来越多人能通过诗歌与最纯粹、最厚重的心灵对话,感叹美、体验真,社会生活也才能进入不同的境界
  
  临睡前,留一盏台灯,万物静默如谜,而猫在打呼噜。这个时候,读一首好诗,就像把一枚海贝放在耳边,听得到人类智慧之海最深处的潮声。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美好的体验,几个推荐诗歌的微信公共号,从“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到“诗歌是一束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向着诗歌走来。
  
  有人说,诗的语言,是更高级的语言。我们掌握了日常语言,用它呈报公文、出售产品、讨价还价,但如果要歌颂爱情、治愈痛苦或者唤起愉悦呢?没错,这就进入了诗歌的疆域。在“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洞悉深刻的静寂,在“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中体察无边的辽阔,世界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截然不同的窗户。安顿躁动的内心,倾听沉默的声音,体会那些平时被忘记的情感,诗歌这个摆渡人,帮助我们进入超越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我们却总是皱着眉头——让人忧心忡忡的事情确实太多了。车子发生刮蹭,孩子就要上学,上司摆出脸色……这让我们难免只是匆匆赶路。即便有片刻驻足,也大多掏出手机,让脸被惨白微弱的光照亮。“物质主义世界观”席卷之下,生命也变得单薄。时尚杂志按黄金比例调适脸庞和身体,媒体连篇累牍讲述成功者的故事,还有没完没了的娱乐节目,让人成为单向度的、标准化的“人”。
  
  失血的,不仅是我们的心灵。翻开新闻,总有“负能量”扑面而来:大街上因为别车上演拳脚相向,餐厅里小小口角招致热水浇头,有人在虚拟空间不顾公共秩序肆意开骂,有人迷失在利益之中不惜作奸犯科,甚至连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都成了问题。现实中,“诗性空间”越来越逼仄,戾气如雾霾一样扩散。精神荒漠化、心灵原子化、思想扁平化,成了挥之不去的“现代病”。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在脍炙人口的小诗《雪晚林边歇马》中,描绘旅途中的林间小憩。匆匆忙忙向前之时,诗歌也是我们的歇脚之所。我们每每会经历这样的“诗意瞬间”:堵在路上,看见路边高楼玻璃幕墙上映出满天灿烂云霞;坐在家中,凉爽的穿堂风带来树叶绿色的清香。在柴米油盐之间、在得失算计之间,很多人忽略了这些日常的诗意。而诗歌定格与放大了这样的瞬间,代替我们像浮士德那样喊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读诗,不仅有个人意义,更有社会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诗三百,思无邪,让人既明且哲、温柔敦厚。“像这样细细地听”“让我们单纯而平静,就像溪流与树木”“让美好的事物更纯粹”——在戾气弥散的社会中,“为你读诗”这几年的主题,正仿佛是圈出了一片澄澈的“林中空地”,让人再次发现“地上有花/天上有星星/人——有着心灵”。可以说,读诗绝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逃避人生。当越来越多人能通过诗歌与最纯粹、最厚重的心灵对话,感叹美、体验真,社会生活也才能进入不同的境界。
  
  一个放弃了精神追求的人,可能更为脆弱——哪怕是小小的挫折,都会让他一蹶不振。而一个放弃了诗歌的社会,同样如此——没有了超越性追求,城市与丛林何异?诗向我们敞开,我们也要向诗敞开。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曾写道,“我为桌子的四只脚向被砍下的树木致歉/我为简单的回答向庞大的问题致歉”。好在,还有那些为这个社会灌注诗意的人,代替我们向诗歌致歉。
  
  (《新湘评论》2015年第2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张铁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1/20/38452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