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全面启动以来,农村改革就一直走在前头,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是改革抓住了“牛鼻子”,真正实现了顶层设计与底层推动的有机结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做了总的设计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顶层设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实现农村全面发展,解决农村改革的短腿,破除农村发展中的障碍,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对此,《方案》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村金融体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等涉及农村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改革出发,做出了整体安排和设计,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根本遵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小康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小康社会建设也日渐成为党和政府兑现承诺,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战略措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对此,《方案》围绕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焦点与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农村精准扶贫、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粮食安全和城乡发展平衡等角度提出了方法指导,是广大农村地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根本遵循。
三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系统思维。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表征的“三农”问题受到各界关注以来,农村工作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焦点。这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时常聚焦“三农”问题,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出谋划策,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解决好“三农”问题,毫无疑问需要系统思维。在这方面,《方案》可谓是“及时雨”。《方案》从“三农”工作全局出发,就做好当前“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针对的问题、提出的措施、解决的办法都很精准。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治理单元的问题,《方案》就提出“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依托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和乡村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在已经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开展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这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合乡(镇)并村工作就是很好的指导和启发。
总的来说,《方案》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针对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整体设计、系统思考,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总设计。当前的紧要工作是,如何抓好《方案》的落实落地落细,真正让《方案》发挥出改革的“鲶鱼效应”。
(作者系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章来源湖南智库网。)
来源:红网
作者:何绍辉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