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走进益阳赫山街道银东社区考察。他要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用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户头。(9月18日红网)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主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这些政策一经与各地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一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想结合,就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产生推动发展、惠及百姓的强大动力。这些接地气、合民意的好政策,在群众眼里,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最好见证,就是人民政府服务群众的活字招牌,就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直通线。可以这样说,党的惠民利民好政策,让中南海与群众的心一起跳动。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现实中,尽管绝大多数政策都不折不扣、不掺水分地在各级各地得到执行,成为群众口中交口称赞的香饽饽。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少数地方和干部在执行政策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党的政策掺了水、走了样,没有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力。随之而来的是,政策因为没有完全落实而成为群众眼中的空中楼阁,好看,但是触摸不到。也因此,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也在随之减少,不满在增加,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政策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落地,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一个党员干部所必须答好的课题。
与群众面对面的基层部门和基层干部,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政策若在“最后一公里”悬了空,群众的感受最直观,意见会更大,反应也最强烈。所以,徐守盛书记在社区考察,提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用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户头”,这不仅是书记的期望,更是对基层工作和政策落实的严格要求,是不容商量的硬杠杠。
走好政策惠民的最后一步,首先要杜绝放空炮,不作为。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落实政策时,只知空喊口号,空造声势,却不真正执行,不真正落实,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其次是要禁止因私废公,乱作为。有些部门和干部因为部门或个人私利,总是千方百计想撕开政策的口子,胡乱作为,这些乱作为,也让政策跑了偏。在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的同时,鼓励勤作为和给力科学作为的轮子也要动起来。一是要规范制度,建立政策的落实制度,让政策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直达群众身边。二是要严格考核,相关部门要对政策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三是要公开透明。政策落实的每一步和最终结果,都要公正、公开、透明,消除政策走样的灰色空间。四是要群众参与。政策的最终受益者是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落实的全过程,才能让政策从头至尾都牢牢行进在群众的期望中,让群众满意。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绝不能“放空炮”,也不能“放偏炮”。只有打通政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回答好“政策为了谁”的深刻命题,也才能让党委政府的执政为民的形象在群众心里永远矗立不倒!
文/秋真
来源:红网
作者:秋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