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情杀、凶杀、死刑、11年,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必然引发广泛的关注。一是事情吸引眼球,二是公众希望公检法机关能严惩凶手,维护正义,三是案件一直没有结论带来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院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是尽快满足公众的期待,简单地把案件了结了,还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对法院是一大考验。在真相还没有找到,或许永远找不到的情况下,法院坚持无罪推定,作出无罪判决,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或许,有人会想,这么多年,都没把真相搞清楚,公检法机关的办事能力有问题。也有人可能会想,11年之后才作出无罪判决,耽误了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也影响了一些涉案人员的生活。还有人可能会对没有找到真相,却对嫌疑人无罪判决感到失望。
其实,通读相关新闻我们就会知道,案情很复杂,而且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要想找到相关证据已经相当不容易。既然证据不足,就没有理由给曾爱云治罪。法院坚持无罪推定,正是维护正义的表现。法院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相当不容易的,法院当然是以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但是,在审判案件的时候必须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当被害人一方情绪激动时,法院也必须做好这一方的思想工作,要辨法析理,给予被害亲属以人文关怀,这其中,法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可以想见的。11年,对当事人是煎熬,对法院更是一种煎熬。如今,一提到冤假错案,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法院。这表明,公众对法院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院承载了社会的沉重期待。以往就有媒体曾报道称“男子含冤服刑18年真凶落网才重见天日,感谢法官不杀之恩”,可见法院工作的重要性。
当整个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法院时,法院想要在聚光灯下作出公正的判决殊为不易。以曾爱云案为例,很多关注案件的人对法律懂得不多,凭着朴素正义感发表评论,误解难免存在,一些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影响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给法院施压。法院和法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受各方干扰,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是相当不容易的。对曾爱云无罪判决,虽然经历了11年,也许结果难以让所有人满意,但是,最大的价值在于,法院用11年时间履行了自身的职责,向社会表明对法律的坚守。
虽然结果等了11年,但是,这是必须付出的成本。相信法律,依靠法律,就要给法律发挥作用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曾爱云已经恢复自由身,公众也可以释怀了,坚定对法律的信仰。
文/李子木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子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