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之南门宜章:“骡马”道古情

来源:红网 作者:柳金明 编辑:司马清 2015-07-15 14:28:55
时刻新闻
—分享—

  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我去过很多的城市,他们大多有着一样的方方正正的面孔,恍惚间,这一条路似乎在另一个城市也见到过,于是产生了错觉,遗憾而无奈,叹息别人的故乡失去了独有的风韵。
  
  其实,只是因着我对那城市没有情罢了。就像很多次坐在不同城市的公交上,望着后退的楼感叹一句:咦,这里长得好像宜章的那条街啊。那是因为我心中只装得下二十年没有远离过的故乡,宜章。
  
  她很普通,是湖南最南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抬举她便唤她为“南大门”。史料说她“建治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地处楚尾粤头,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楚粤之孔道’”。然而在我眼中这些仅概括为去韶关火车票7块,到衡阳高铁半小时,有一个被唤做南天门的边境贸易市场,曾经有过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没有离家前,总会“百般嫌弃”最为亲近的宜章,会不屑人们为了城市化的进程爆破了独具特色的老房子后建造出来的“CBD”(商业活动中心)。

(“楚粤孔道”石刻)


  在外求学,很少将思乡说出来,却又不经意间一次又一次提起“宜章”。宜章的粉和甜酒很好吃,宜章的蕨根糍粑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学到茶马古道便想起了宜章的“骡马古道”。
  
  那个夏天县里举行了一次全民健身徒步古道的活动,步行6小时、四公里,我把宜章的那一条美丽的古道刻在了心里。
  
  骡马古道,又叫湘粤古道、楚粤孔道、盐铁古道,自郴州市城区裕后街至宜章县城关镇南关古街三星桥,全长九十里。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两千多年匆匆而逝,从它的别名里似乎可以猜到千年间它起着何种重要的作用。从国道的柏油路面走进乡土阡陌,一脚踏上被青草包围的石板的那一刻,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着古装,牵着驮着大小包袱的骡子与人讨价还价的场景,帆布鞋覆上坑洼的蹄印,耳边似有“踢拖踢拖”的缓缓而行的马蹄声。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的人,带着这“幻觉”,我踩着青草掩盖,参差不齐的石板,左右顾盼青藤缠绕的土房,想象时光倒流,回到百年以前,该有多少骡子和马,该有多么频繁的商贸才会把石板给踏出马蹄印啊,这样一个有着地理优势的古道又经历了几度繁荣,几度衰呢?思索环顾之中,瞥见残垣断壁下三两妇人在打牌,停靠着的摩托车旁孩子拿着塑料剑在追打,悠闲自得,不再有来来往往的商贸,不见繁华,历史的盛衰似乎不是那么重要,当下,生活在古道两旁的人们的那一份不属于都市喧嚣的悠然才更让人倾心。
 

骡马古道

(骡马古道)

  外面的世界早已沧海桑田,古道旁的古树,有着略显残破的枝干和参天的绿叶,像一位活了百年还精神矍铄的老人,依旧守着修葺几次也未大变的骡马古道。古树旁的古井,一些东西在消逝,很快便有新的来填充,源源不绝,依旧清冽。骡马休息,古道依旧。
  
  历史往事都已随风,却不代表风过无痕。据《郴州志》记载:“骡马古道,即城区后街南关上至宜章九十里大道。古为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起初并没有湘粤古道,传说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其中人数为十五万的一只分队从现在湘粤古道的位置由湖南开往广东,这古道正是这十五万大军硬踩出来的,后修建成路。对于这个说法我是半信半疑的,但也是因此我们的古道有了一抹传奇色彩。
  
  如今这条历代的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古道不知道哪一天会被铺上水泥,而被政府保护起来,则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文/柳金明


来源:红网

作者:柳金明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7/15/37384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