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湖南农村建设田园市镇的构想

来源:红网 作者:刘放生 编辑:程赛 2015-05-06 15:24:16
时刻新闻
—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改革和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地理布局和新增长点,有必要在湖南农村地区建设一批田园市镇,形成田园城市——田园镇——中心村——散居型村落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载体。
  
  “田园城市”由来及在世界的实践

(《明日的田园城市》书中资料图)


  “田园城市”一词首见于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1898年初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1版)。其在书中序言中指出:“在这各持党派之见,社会和宗教争论剧烈的时代,似乎很难找到一件关系国家生活福利的大事会使所有的人,无论属何政党,持何社会见解,都能完全一致。……然而,有一个问题几乎使人们没有什么分歧意见。不仅在英国,而且在欧洲、美洲以及我们的殖民地,不论属何党派,大家几乎一致对人口将继续向已经过份拥挤的城市集中、农村地区将进一步衰竭的问题深感不安。……而且各自都在探求解决的办法。”他开出的良方是用“新引力”来克服“旧引力”,至少是给一部分人民大于现有大城市的“引力”,“有效、自然、健康地重新分布人口”。跳出城市和乡村两种生活选择,而用第三种选择,“把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这种生活的现实性将是一种磁铁,它将产生我们梦寐以求的效果——人们自发地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母亲的仁慈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霍华德还借用英国当时著名的政论家、文艺评论家罗斯金的两段话作为引言:

    “彻底改善我们的房屋卫生和质量,让坚固、美观、构成组团的房屋与溪流、城墙保持良好的比例关系。因而不再有衰退、肮脏的关厢,只有街道清洁、热闹的城区和田野开阔的郊外。美丽的花园和果园环绕着城墙,从城内任何地点出发,步行几分钟就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如茵的绿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

    “令人永远怀念、向往的景象莫过于愉快的劳动,风调雨顺的田野,明媚的花园,丰收的果园,整洁、甜蜜、宾客盈门的家园和生气盎然的嬉笑之声。甜蜜的气氛不是沉静,而是轻声回荡——宛转的鸟啼,嘁嘁的虫鸣,成人的低声细语,顽童的尖声叫闹。当你熟悉了生活的艺术,终将领悟一切可爱的事物都是必不可少的——路旁的野花和精耕细作的谷物,林中的飞离走兽和精心饲养的家畜。因为人们不仅要靠面包生活,而且要靠荒漠中的吗哪(意为天降食物),要靠各种动人的语言和上帝的神奇作用。......”
  
  基于这两段话所折射出的理念,霍华德在书中运用绘图和简洁的文字,具体地设计了一座田园城市的50年蓝图:总用地6000英亩,其中中心城区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城市中心6条壮丽的林荫大道通向四周,把城市划分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个5.5英亩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花园,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环绕中央公园(不包括被林荫大道穿过的部分)是一个面向公园的宽敞的玻璃连拱廊,叫做“水晶宫”,面积145英亩。它有宽敞的游憩用地,全体居民都能非常方便地享用。出水晶宫往外走,它和城内的所有道路一样,植有成行的树木,沿着这条大街,面向水晶宫,是一排非常好的住宅,每所住宅都有宽敞的用地。如果继续前进,可以看到大多数住宅或者以同心圆方式面向各条大街,或者面向林荫大道和向城市中心汇聚的道路。这座城市自身大约有3万人。城内有5500块住宅建筑用地,其平均面积为20×130英尺,最小面积为20×100英尺。再向城外是“宏伟大街”,宽度为420英尺,形成一条长3英里的带形绿地,把中央公园外围的城市地区划分成两条环带,在这条壮丽的大街上有6所公立学校,每所占地4英亩。在城市的外环有工厂仓库牛奶房、市场、煤场、木材场等等。农业用地上大约有2000人,有新森林、果园、农学院、大农场、小出租地、自留地、奶牛场、瘫痪病人农场、盲聋人收容所、儿童夏令营、疗养院、工业学校、砖瓦厂、自流井等,城市的垃圾用于当地的农业。
  
  围绕上述总体规划,霍华德在书中分别就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行政管理、半市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准市政工作、预计到的困难、各种主张的巧妙组合、遵循的道路、社会城市、伦敦的未来进行了论述。《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被译成世界20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田园城市运动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以后改名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1941年改称城乡规划协会。在英国,经霍华德规划设计,建设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有资料显示,莱奇沃思于1903年建成,历经一个世纪后,仍然是最宜人的人居环境之一。1920年开始建设的韦林,早已成为现实中的理想城市。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田园城市”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
  
  《明日的田园城市》于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对全书的解读日见深入。译者金经元认为,霍华德倡导的不只是城市的规划理念,而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吹响了人民城市的号角。
  
  2011年9月24日,首届“现代田园城市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2012年8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现代田园城市高峰论坛也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各级领导,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金融界、企业界、城市代表3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并以“中国现代田园城市联盟”的名义发出了《共建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西咸宣言》。《宣言》清醒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工业化文明与急剧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不断加剧的“城市病”,以及由此而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病“,如城乡断裂、贫富悬殊、城市人群精神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冷漠等。无限扩张的中国城市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和社会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最繁忙的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以及社会管理的挑战。环境红利在透支,人口红利在透支,土地红利同样在快速透支,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了面临急需改革的时刻,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路径来缓解当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欣喜看到,在西北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土地上,西咸新区在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可以同时享受城市的福利与乡村的美丽,实现田园牧歌式生活理想。西咸人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现代田园城市,并为建设一个人们梦想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城乡统筹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一个中国城乡统筹的范本、未来城市建设的标杆而不懈努力。
  
  《宣言》倡议: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中国现代田园城市的探索,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基础建设、产业转型、人力资源合作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广泛、持续的合作,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要素流动,将先进性生产要素不断向田园城市聚集,建立统筹规划机制。继续加强国内外城市间的战略合作,探讨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探索田园城市新型城乡形态。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西咸新区为起点,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共同构建一个“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田园化”的理想城市与理想社会。
  
  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院)长邵昱博士认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是“城市规划的经典,社会改革的创想”,并就“田园城市”的由来、定义、误读、精髓、实例、数十个国家百年实践和现实诠释等表明了个人的理解。他说,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实际上,“田园城市”不仅是城市规划的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他不仅针对城市规模、功能布局、人口密度、环境保护等提出一系列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筹城乡的社会制度,目的在于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它不是似是而非的“花园城市”、“卫星城市”。田园城市的“田”重在“城乡一体”,“田园城市”的精髓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大城市也能建“田园城市”。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远大理想”。
  
  除了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外,由清华大学2006年修编完成的江苏省邳州市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被两院院士吴良镛称之为“田园城市”。浙江德清县提出要建设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广州市花都区提出要着力构建四大主导产业功能区,“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新田园城市”。
  
  在湖南农村建设田园市镇的构想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几年来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何又提出在中部农村建设“田园城市”的要求,是不是“半路杀出个李逵”?
  
  简而论之,在湖南农村建设田园城市,主要是针对“半城市化”和一些农村“赶农民上楼”、建成的新农村沦落为“空心村”、农业衰弱等城乡之间“中途沉陷”的实际情况,在大中城市与散落的农村之间建起一座持久稳定的外联大中城市、内联广大散居型农村的“桥头堡”、“纽带”、“蓄水池”,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和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如此,恰恰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新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持续发展。其具体理由,主要在于:
  
  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到2050年有可能形成8:2的城乡人口结构;农业畜牧业和园艺(果蔬)加快集中;农业种植业的经营规模必然逐步扩大,相应地,居住在城镇附近的“走耕族”不断扩大,这些“走耕族”需要相应规模的城镇来承载;只有农村城镇的吸引力包括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和居住环境等超过大中城市,才能吸引人口返回就近农村,确保城市农产品的供应;只有建设一批田园式城镇,实现聚合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职业农民的兼业机会,才能留住农村的人才;只有形成田园城市——田园集镇——中心村——“桃花园式”散居型村落的农村地理新格局,才能为县域和农村的政体改革创造新的载体,实现“先立后破”,走出县域和农村政体改革的困境;农业省区尤其是传统的农业县区,城镇化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减少拆迁和重复建设,更好绘制出更新更美的图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城市建设、“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结合。总之,建设田园市镇,能够为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改革提供全新的地理布局和新的载体。
  
  在湖南农村建设一批田园市镇的总体构想是:在城乡空间布局上,以现有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建设一批20万城区人口的县级市(县城关镇)、2万镇区人口的镇、2千人口集中居住的中心村和星罗棋布的“桃花园式”散居型村落。在时间上,30年目标,一次定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在湖南农村建设一批田园市镇,要从实际出发,对田园城市给出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中国田园市镇的定义可考虑:从城市拥挤、农村衰落的实际出发,选择农业资源较为富裕的平原或浅山区,有计划地规划和建设一批外联大中城市、内联广大农业区的优于大中城市和现有农村生活的现代市镇,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综合协调发展,为城市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农产品,为居民提供持续的就业机会、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相适应的组织方式,实现现代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结合,成为联结城乡的“桥头堡”、“纽带”和“蓄水池”。田园市镇的核心或最高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让居民能够安心持续“永居”,不为生存、生活、发展所迫而游走于城乡之间,居无定所。防止把田园城市等同于“花园城市”、“卫星城市”,实现市镇村内部环境、居住、产业和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
  
  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科学制订田园市镇的规划和指标体系,防止低水平的盲目建设和主观臆想。
  
  田园市镇和中心村的半径设定,要从城乡和地区人口流动的趋势、期限和产业前景出发,防止“空心市镇”的发生。
  
  要有土地、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创新。比如田园镇和中心村所需增加的建设用地,除了已有的土地充分利用外,是否还可以通过由近及远的“推磨式”互换办法,即城镇或中心村建设所需的土地,从现有土地集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差序式、推磨式互换,使土地被建设占用后的农民能够就近获得等量或等值的土地,降低建设用地的成本,又减少失地人口和土地价值的流失。
  
  移居到田园市镇和中心村的农户,继续维持已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允许先移居、后处理原地原有的住房等设施,建新不弃旧,逐步过渡,防止农村现有住房的大拆大建。
  
  切实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走耕族”提供所需的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

    文/刘放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刘放生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5/06/36707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