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领导干部消除思想解放的各种隐忧,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路径和保证。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法治统一起来,以依法治国的新思维拓展思想解放的空间,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领导干部消除思想解放的各种隐忧,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路径和保证。
依法行政无须再担忧思想观念碰撞的“火花”“灼伤”同事团结。解放思想是一个思想观念“破中立”、“立中升”的过程,必须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锋。有一些领导干部出于班子或同事团结的考虑,担忧观念碰撞的“火花”伤人伤事伤精神,不敢进行思想碰撞,对各种不正确的观点不敢思想交锋,这是党的事业发展之大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把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领导干部就有了底气进行思想交流与交锋,就会带头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干部会自觉地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
依法行政无须再担忧先行先试改革的“拍板”引发决策风险。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发展的力度和深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去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安全过渡”观念,进取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不够。有些领导担心个人“拍板”引发决策风险,不敢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运用于科学发展的实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领导干部就会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重视决策制定、决策执行和决策评估等每个环节,坚持决策的科学、民主和法治原则,从而使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推进依法行政使领导干部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路径,树立起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先人一步与快人一拍,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从本本、教条中走出来,抓住发展机遇,大胆地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
依法行政无须再担忧推行民生工程的导致政绩散光。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是领导职务对其执政的内在要求。但政绩有“显绩”和“潜绩”之分,民生工程就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把有限资金和资源用在改善民生上没有表面亮点,在短时间内让上级领导看不到成绩,群众也暂时得不到实惠,因而一些干部不敢务实发展民生工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领导干部突破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突破“潜绩”属于“无用功”、难以展示“大作为”的固化思维,不再用政绩“绑架”民生工程或将民生工程当成“画饼充饥”的政绩工程,从而更加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依法行政无须再担忧破除发展障碍的“决断”影响作风测评。优良作风是促进思想解放的助推剂。正确处理好作风建设与破除发展障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很好把握的实践课题。现在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繁重,涉及范围更广,遇到难题更多,群众期待更高,改革难度更大。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领导干部就必须以过硬的作风抛开个人得失,在阻碍发展的问题上突破封闭狭隘的思想观念,破除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依法行政无须再担忧斩断利益羁绊的“亮剑”触及大局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绝不给违法乱纪松绑。思想越解放,越要严格依法办事,越要对利益羁绊敢于“亮剑”。诚然,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以往也有领导干部因求稳因素而不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因顾虑利害关系就缺失敢于担当的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给了领导干部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使领导干部敢于破除安于现状和求稳怕乱的思想障碍,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更广的范围内,以更新的思路进一步开创发展新局面。如果不这样,就不能破解发展难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
文/柳行(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讲师团基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柳行
编辑: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