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煤炭产业的出路与对策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奉文等 编辑:程赛 2014-09-29 14:18:24
时刻新闻
—分享—

  煤炭产业是娄底市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传统支柱产业,是地方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几十年来为娄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2012年以来,娄底的煤炭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的的困难与问题,产品滞销,价格低迷,煤炭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加上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产业单一粗放,产业链条不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行业面临生存危机。娄底的煤炭产业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浴火重生,是摆在娄底当前经济发展的大事。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资源的储量分布情况
  
  娄底市是全国17个年产千万吨以上原煤的地市之一,是湖南省的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市煤炭已探明资源储量约11.89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0.11亿吨,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的35%,居全省第一。全市含煤面积19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的23.75%,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的涟源盆地内,各县、市均有分布。资源储量最丰富的是涟源市,占全市的35.12%,其次为新化县、冷水江市、双峰县,资源储量分别为24.36%、24.36%、11.74%。上述4个县(市)都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
  
  娄底的煤炭按煤质分主要有烟煤和无烟煤两大种类,其中无烟煤储量75513.2万吨,占全市储量的74.7%,优质无烟煤15202.6万吨,占全市储量的15%;烟煤25565.5万吨,占全市储量的25.29%,主焦煤8450.5万吨,占全市储量的8.36%。另外,与煤共、伴生的有用矿产有煤层气、菱铁矿、硫铁矿、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硅石、钛、锗、镓等10余种,加上煤矿历年累计产生的3000万吨以上煤矸石,都具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和有较大的循环利用价值。
  
  (二)煤矿的开采现状
  
  近年来,随着煤矿关井和技改扩能政策的落实,全市煤矿从2000年的486家压缩到249家,设计年生产能力1600万吨。249家煤矿(井)中,国有煤矿一家(金竹山矿业),其他均为股份制和私有煤矿;实际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的有金竹山矿业和资江煤业2家,9万吨—30万吨煤矿17家,主要有斗笠山煤业、芦茅江矿业、大建矿业、洪山殿煤矿等,其他都是6-9万吨煤矿。由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全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70%(占湖南省突出矿井总量的51%,占全国的24%),大水矿井、自然发火矿井占10%,矿山安全压力大。现有煤矿从业人员约42000人,2013年全市原煤产量1872.44万吨(统计数据),同比2012年减少6.6%,煤炭开采业实现增加值80.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9%。
  
  (三)煤炭深加工情况
  
  娄底市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分为两类:一是煤炭洗选加工产业和炼焦产业,主要用户是钢铁、化工及建材企业。目前,全市共有78家煤炭洗选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煤炭洗选加工企业37家,年生产能力1050万吨。有2家12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5家6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其他大多数洗煤企业只有一条年生产能力5-10万吨的洗选煤生产线,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13年,实际洗(选)出量为460万吨,大部分生产线闲置。全市年炼焦能力达400万吨,主要集中在煤化新能源和汇源焦化2户规模较大的企业,2013年炼焦396万吨。煤电产业,全市有2家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大唐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和华润涟源电厂,总装机容量240万kwh,平均年耗煤量约550万吨,年消耗本地煤400万吨左右。另外,耗煤大户还有四家大型水泥厂(两家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台湾国产实业)和湖南宜化一家大型化工厂,这5户企业总耗煤量在120万吨/年左右。娄底全市煤炭年消耗量大约在1800—1900万吨。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目前,娄底煤炭经济形势整体呈现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煤价直线下滑、资金严重缺乏,煤企亏损巨大的局面,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一)煤价下行压力巨大。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7年累计达到进2.4万亿元,新增产能26亿吨,且有11亿吨的在建设项目,积累的大量产能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集中释放。2013年,全国产煤36.8亿吨,净进口煤炭3.2亿吨,消费36.1亿吨,库存3.9亿吨。2014年预计全国产煤40亿吨,而消费方面由于国家大力化解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强度,煤炭消费量将逐步下降,煤炭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短期内煤炭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结构性过剩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求平稳与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造成了煤价下行压力十分巨大,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2013年底,全国柴煤标煤价格630-640元/吨,比年初下降170元/吨,冶金煤下降了300-400元/吨。受煤质和北方、国外优质煤大量涌入的影响,娄底市的煤炭价格一直远低于全国平均价,目前电厂收购娄底市的大矿动力煤价格只有94元/千大卡,小矿价格比大矿价格还要低50元/吨,平均价只有350-360元/吨,且还在呈持续下降趋势。加上煤层深、排水大,有的煤价已低于开采成本价,煤矿企业亏损巨大。目前全市80%的煤矿处于维持状态,生产劣质煤的矿井煤炭滞销亏损经营,仅少量生产优质煤和烟煤的矿井销售尚可略有盈利。
  
  (二)行业生存压力巨大
  
  一方面,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银行为规避风险,除45万吨/年规模外,不给小煤矿融资支持。娄底市的煤矿除金竹山矿业属国有煤矿,规模较大外(设计生产能力55万吨/年),其他的都属中小规模煤矿,不能在银行融资。煤矿企业为了生存,只能依靠股东个人筹资和民间高息借贷。近一年多来,由于煤炭产业景气度持续下行,过去对煤炭采掘项目趋之若鹜的社会资金,对煤炭项目逐渐敬而远之,只抽资不注资,导致煤炭企业资金更加紧张,财务费用大幅提升。目前,全市煤矿负债100亿以上,平均每个煤矿负债超过4000万元,最高的达3亿多元。煤矿利润无法支付利息成本,形成恶性循环,大部煤矿债台高筑,少数煤矿资金链断裂,矿主跑路,煤矿关闭。另一方面,由于高瓦斯及突出矿井多,煤层深,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等安全隐患多。节假日和维稳期,动不动被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不准生产,安全压力巨大。
  
  (三)政策不连续,企业无所适从
  
  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开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3万吨以下改造到3万吨,3万吨到6万吨。目前,前一轮煤矿6万吨改造还未结束,证照尚未办全,国家新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关闭政策又已出台。每一轮技改,一家煤矿动辄投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前一轮投入的巨额投资还未见效,新的政策又已出台,企业难以适从。
  
  (四)规模小效益差。娄底市的绝大部分煤矿规模都在9万吨以下,洗煤企业大多只有一条年生产能力5-10万吨的洗选煤生产线,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大部分煤矿由于规模小,产量低,煤质不稳定,不能与大型用户发生关系,其产品只能低价通过中介商进行销售,效益整体低下。洗煤行业品牌杂乱信誉低,目前全市煤炭洗选产业无一叫得响的品牌产品,加上个别企业因经济不景气,采取掺杂使假、以量补价、降价促销等方式,影响整个行业信誉,造成行业经营混乱。另由于规模小,供应不稳定,也受到了本地市内的大型用户(如钢厂、电厂)的歧视对待。同等质量的产品,本地煤与北方矿务局及湘煤集团的煤比每吨要低50-100元,而且在采购数量上也进行打压。打击了本地企业的信心,不利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
  
  (五)煤矿企业负担过重。受娄底市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约束,煤矿安全投入、职工薪酬、塌陷补偿支出、环境治理等固定费用支出不断上升,加上各种税费负担(目前全国的煤矿企业税收有16种,行政性收费31种,加上部门和基层政府乱收费、中介部门高收费和要承担当地相当多的公益赞助费),各种收费占了煤炭开采总成本的40%以上,除教育培训专项基金外,其他没有过一个项目返还支持煤矿,煤矿已不堪重负。
  
  三、煤炭产业发展的出路及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将愈加突出,煤炭价格下行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利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煤炭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娄底煤炭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
  
  一是整合资源,优化存量,提升增量。介于全国煤炭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的状况和娄底煤矿大矿小开、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必须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存优去劣,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乱挖乱采,造成资源浪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利用国家新的煤炭产业政策,立即关闭或限期退出一批煤矿。对规模小、资源濒临枯竭、灾害严重、安全无保障、开采成本高、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煤矿,实行关闭和限期退出。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完善煤矿退出机制,明确关闭破产煤矿基本条件,对民营煤矿参照国有煤矿相关破产政策措施,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强力推进“四化建设”。目前来讲,煤炭产业摆脱困境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强力推进煤矿的“四化建设”来做大做强一批。即通过集团化建设来实现煤矿的兼并重组,将现有的煤矿整合成一定数量的煤业集团,集中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集约化生产,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通过实现机械化提高综采能力和回采率,减少采掘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标准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内控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监测水平,提高安全系数,减少安全事故,保持矿区和谐稳定与煤矿安全运转。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转型无疑是煤炭行业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煤炭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型向新兴产业发展,脱胎换骨,另谋出路。另一方面,引导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向产业链的下游进行拓展和延伸,走煤炭深加工之路,向煤—电、煤—化、煤—气、煤—焦—化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废弃物和伴生产品的资源统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彻底改变以往“挖了就卖”的局面。
  
  四是切实减轻煤矿负担。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终结后煤炭市场的变化,煤炭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国办发〔2014〕30号)两个文件,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公共媒体进行公示,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收费,一律不得执行。从严审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煤炭企业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放水养鱼,给煤炭企业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促进煤炭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文/陈奉文 曾小坤 张杰军(作者单位:娄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奉文等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9/29/34811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