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1969年全球第一个网络“阿帕网(Arpanet)”问世。对这两个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在人类社会池塘中溅起的浪花,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宣称:信息化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信息化,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信息化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演变。我们认为,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总引擎、是新世界的粘合剂、是普照人类的阳光,信息化倒逼制度化。
我们通过这三篇文章,来谈谈信息化倒逼制度化问题。
大刘的侄儿小刘从家乡湘中传来好消息,他最近被当地新投产的一家饮料厂录用,从农民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气派的厂房,轰鸣的机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小刘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激动而又兴奋。听说工资、福利还不错,小刘的心情就更好了。
然而,没过多久,小刘就抱怨:上班不自由,有时想睡个懒觉都不行;农忙时节也要上班,顾不上家里一亩三分地;天天上班面对工作电脑,却不能上网、打游戏……脱胎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小刘,稀里糊涂地闯入现代化工厂,懒散的农民本性与信息化的机器碰撞、磨合,产生出许多矛盾。正如喜剧艺术家查里·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所描述的,现代产业工人的降生过程,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间悲喜剧。这些悲喜剧,其实就是现代化的苦恼。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但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学者强调现代化是人类经济福利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度发达(如R·R·帕尔默和J·科尔顿,1988),有的学者则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新阶段(A·R·德赛,1993)。经济、物质、技术水平和人类理性本身的高度发达,当然都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
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高度重视信息化,认识也不断加深。从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到江泽民同志“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的论述,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直到习近平同志提出最新光辉论断--“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信息化已经从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必要条件升级为现代化的总引擎。
谷歌公司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预测出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而且具体到特定的州和地区,而疾控中心要在流感爆发一两周之后才可以知道;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医院,针对早产婴儿,每秒钟有超过3000次的数据读取。
现在,大数据能做什么,高德与出租公司合作,选取其中的4万辆,每辆车都装有GPS定位设备,实时共享他们的行驶轨迹数据,这也意味着,北京布置了4万多个移动的检测器。每隔10秒钟到1分钟,出租车会自动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发回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可以自动计算每条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资料来源:2014年3月17日中国公路网 :《大数据时代--2013信息化行业回眸》,作者:马杨
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创新应用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移动互联网等风起云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去年底信息社会50人论坛年会评出了2013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内容分别涉及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棱镜”事件、个人信息保护、宽带中国、信息消费、微信、“双11”、 “3Q大战”、4G牌照等,从这些事件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如果倒退五年,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多数名词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被唱衰了若干年的摩尔定律仍在强劲地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坚信信息革命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正在不断孕育新的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纵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并强调:“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2014年7月14日《人民邮电报》:《中国信息化发展展望:十年内基本完成向信息社会转型》,作者:胡虎)
这一突破性的理论表述,首次“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为关键词重新定义了发展模式转变的内涵。信息化引领、渗透、覆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法治化、生态化、全球化等等,构成了“多化同演进”的现代化“图谱”,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已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以信息化为总引擎的现代化倒逼制度化。单枪匹马的信息化“亮点”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化解现代化进程中众多矛盾;那些灵机一动、充满信息技术含量的“点子”即使能救活一个产品一家工厂,也终不可与成熟的创新机制同日而语;而离开了严密规范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引领、渗透、覆盖现代化全过程的信息化神话,很快就会褪色失灵。
自1992年成立以来,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以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从最早的8个人、50万元发展到 2013年的3万人、近800亿元产值。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十分注重建立一套面向全球化经营的信息系统,认为信息系统是中联重科继续快速增长、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在中联重科IT线和财务、风控、审计、人力资源线统称为内控线,之所以叫线,指的不是一个部门,而是从集团到事业部自上而下贯通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众多信息系统上线后带来了流程的透明、协同和高效,下一步中联重科将重点构建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希望通过风控数据库的搭建,形成新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如果说之前企业内部管理主要靠报表和清单,现在则是看流程。
-- 资料来源:2012年9月28日,《中国信息化》:《“中联模式”的秘密武器》,作者:石菲
如果说之前企业内部管理主要靠报表和清单,现在则是看流程。“再造流程的过程,其实也是再造制度的过程。中联重科生动实践着以信息化为引擎推进现代化,以现代化倒逼制度化。
2014年7月,由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开发的搅拌站/楼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内部测试,开创了通过浏览器远程即时监控搅拌楼/站设备工况的先河。远程监控功能开启后,搅拌站局域网内任意一台电脑即可通过浏览器监控搅拌站设备运行状况。这一信息化成果,倒逼中联重科重新布局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流程,重新思考技术研发--产品中试--规模生产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制度创新跟进。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广度,倒逼制度化。
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制度法律框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塞缪尔·亨廷顿(1976)认为,”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M·霍尔朋在《政治发展的速度与代价》中也深刻地指出,”现代化包含着人们用以组成其社会一切制度的变革,即包括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知识的、宗教的和心理的制度在内的变革。“智慧城市建设既开启了城市现代化征程,也倒逼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系列制度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催生产品研发、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管理、产权交易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教育信息化,倒逼教材、教学、教师等一揽子制度变迁……
从本质上说,以信息化为总引擎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制度的现代化进程。大刘的侄儿小刘在饮料厂遇见的现代化的烦恼,一方面需要他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化;另一方面则需要工厂和当地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规则、不断满足以信息化为总引擎的现代化需要。
延伸阅读:
制度化的实质
“制度化”是当代现代化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名的《变迁中世界的政治秩序》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至今,“制度化”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我国在追求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改革开放的今天,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明显地凸现出来。
所谓制度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
我们所要追求的制度化,最主要的便是使社会制度体系中的规则系统真正名副其实地“规则化”--法律化……这种“制度化”或法制化其实质就是要反对“人治”--让整个制度系统围绕个人的权力意志旋转,实行“法治”--让整个制度系统根据明确的法律规则而运行。
--贺培育:《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223页
文/徐贻军 何德平来源:红网
作者:徐贻军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