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因为缺少对新金融及资本市场应有的认识和全面了解,抑或一知半解,再加上防范意识不强,盲从跟风,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不断,有些在不断发酵和升级,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继续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改革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变化及其普遍收益增长的关系,已变得极为紧迫与重要。只有将改革发展中难免产生矛盾和问题,要全面提升政府与社会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防止矛盾激发和问题扩散,真正把问题导向引入到日常工作和政绩考评中,才能减少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社会维稳开支和行政支出成本及其各种内耗。
因为市场主体的权力是天生的,是市场给予的,不是政府给予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市场方面,它授予了市场主体自由的权力,凡符合市场规律的应通过市场自我调节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而不是依靠行政措施采取行政手段来完成给谁不给谁。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依然是“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政府包办的事项尽管有所减少,但所涉及的形式与内容却很繁杂,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社会改革来完成历史性的转变。通过提高社会化水平、赋予社会和民众更多的权力与义务,自由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释放更强大的社会能量。社会改革提速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依靠通过社会改革、激发社会活力,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杠杆”突显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只有准确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平衡点,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是关未来能否通过改革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使每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尤为关键,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行改革举措要注重含金量,不能像以往吹吹风,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就算完事了。
中央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以“反腐倡廉,严明纪律”为突破口,强力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更注重制度模式的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改革实效,无论是过去的“三讲”还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没有一次比今天党的群众路线更切入要害、更注重实效。当然任何一项改革的推动并不可能一蹴即就,遇到的阻力会有很多,特别是触及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会利用以往积累的各种关系进行阻挠,那些过惯了衙门作风和养优处尊生活的人,改革或多或少会触及他们的利益,一些部门和单位仍以消极和观望的态度忙于应对、巧于应付,并非真心实意真抓实改。通常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领会中央政策精神内涵与实质悟性不够、吸收不透,往往容易导致只会做表面功夫或行断章取义,并未真正把政策精髓溶入到人民群众和具体工作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是广大民众普遍认同。对于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其所面临的困境和难处寻求解决的途径并未有明显改观,尚需再行深化人事体制,民主法制,制度模式改进等系列改革提升依法行政服务意识,增加人民幸福感。
创新制度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就是要让更加透明的制度能不折不扣地实行,不能任何事有任何机会搞暗箱操作、彼此关照、心知肚明,机会和机遇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圈中效应”,更不能使制度造成对老百姓“凡事求人”,遇事通过“打点,找关系”的社会怪象,以良好的为官之道营造良好的民风民俗,以真实还原崇高。
继续深化惠及民生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制度改革,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等,特别是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不能以利益化为目的,认为区分重点与一般,大、中、小学分名校和普校等,造成家长和学生心态失衡导致教育成本增加,众多学生兴趣被扼杀,教育本身意义迷失方向。所有高校应该立足“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创造思维”为宗旨,按需所取,宽进严出,打破年龄和种族界限,不能把高校成为谋业的跳板,培养出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有职称不称职的新一代“阿斗”。应重点突出法治改革规范社会领域法制建设,用法制行为改善治理体系。
在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一是要注重改革风险防控,找到改革平衡点,而是继续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要围绕问题开展,尤其是重大问题,要啃硬骨头,不能避重就轻,三是社会改革提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提速社会改革是法治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环境治理法治化的良好开端,有人不禁要问,激发干部动力关键是什么?首先是良好的竞争机制和用人环境,其次“反腐制度化,扭转官风”破除不良官文化,反腐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如今可以给腐败一个更清晰的界定,将反腐制度化、常规化,打消因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顾虑,通过法制“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驱散不良风气的雾霾,才能让官员健康呼吸,奋发有为。古人云: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官,自古就是一种价值。“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有公私之间”。官员的担心,忧心和没有信心,折射出价值迷茫。正如习总书记说:领导干部不能“精神缺钙”,强调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重塑官员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法治建设改革推动其他各项制度建设的有效贯彻和实施,防止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的惯性,要彻底改变各种陋习需要净化封建残余存来已久的不良文化和官场生态,真正让人民和社会依靠法治制度建设融入到管理及其事务中,以创新制度模式带动社会改革。
文/石书红(作者系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石书红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