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型城镇化大家都不陌生,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焦点。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就曾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把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新理念,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的新定位,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的新举措,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目标,文化传承、特色鲜明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具体到湖南来说,就是若能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很容易就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设计规划、金融保险等产业的需求,真不啻于湖南实施“四化两型”总战略的重要引擎,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全面小康、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自2008年湖南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3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7.96%就是一个例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兄弟省市比较而言,湖南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不够等等,也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要想推进湖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用好改革这一利器。这是因为,新型城镇化不是空口说说就能实现,其更需要真金白银,需要资金的投入。然往往新型城镇化建设缺少的也就是资金,亟需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难题。如今徐守盛就表示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探索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真可谓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钱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出来了。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往往都要涉及到数以万计农民的生计问题。若是解决不好“人往哪里去”问题,让农民扛着锄头扁担、赶着牛羊鸡犬“被城镇化”,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会诱发各种矛盾,影响社会和谐。若能像徐守盛要求的一样,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相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并且,在新型城镇化中“土地怎么用”也很值得我们思考。新型城镇化并非简单的“圈地造城”,之前那种过于分散、过于扩张、过于浪费土地的旧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带来了城市郊区的破损化。而今湖南要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摒弃这种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严守底线,挖掘现有的土地潜力,提高单位土地产生的效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不仅如此,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怎么管”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徐守盛也有着通盘的考虑,表示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现代治理水平,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管理重心下沉。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尽量少管,不该管的就别管,既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若真能如此,相信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将推进一大步。
最为关键的就是,湖南要进行的新型城镇化绝不是物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这也堪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实际上,在城镇化建设中湖南一直以来也都是以“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千方百计在改善人居环境。而今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更应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市政、教育、医疗、文体、金融、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民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当然,新型城镇化不是摊大饼,也就已经决定了湖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绝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地进行。若能有针对性地以改革这个利器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问题,推动城镇化发展模式由速度型向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型转变,则“记得住乡愁”在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就不再是奢望,湖南也将因之实现跨越发展。
文/杨飞
来源:红网
作者:杨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