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凌之)
2014年,湖南省文化厅在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推进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指导湘西自治州按照《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支持湘西自治州积极向国家财政申报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做好项目的申报、论证等工作。指导怀化通道县积极开展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
加强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大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点开发土家织锦、蜡染、苗绣、宝庆竹刻、木雕、傩面具等特色非遗手工艺品,形成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品产业品牌,使之成为主要旅游纪念品,通过旅游、展会、酒店陈列、礼品开发等各种渠道开展文化贸易,切实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支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指导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及企业做好申报项目书,并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大力支持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进行申报。重点支持张家界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进金融机构与大湘西文化旅游企业的对接。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根据与银行签订的战略协议,重点推进银行、投资担保机构等与大湘西文化旅游企业交流合作,让资本和项目进行有效对接,使更多资本参与大湘西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
支持大湘西地区举办各类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和开展文化“走出去”活动。支持举办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吉首鼓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依托凤凰古城、洪江古城开展各种特色节庆活动,引进国外文艺表演团队和知名文化人士开展文化交流。同时,通过“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亲情中华”等中华文化走出去活动,将大湘西少数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民间技艺、民族服饰等优秀文化推向世界。
组织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根据《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重点支持进入“三区”受援计划的19个受援县,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从2013年起至2020年,每年选派约194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怀化地区、200名到湘西州地区、39名到张家界地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为每1个受援县培养1名文化工作者。
提供大湘西地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外事服务。在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及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配合省文物局做好申遗工作人员出国(境)参加培训,以及邀请国(境)外非遗专家来湘考察等外事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
加大对大湘西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大湘西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使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真正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支持张家界市与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张家界市图书馆,实现共建共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对大湘西“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的检查监督,督促免费开放经费用在刀刃上,使大湘西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真正得到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新湘评论》2014年第09期)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凌之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朱天伦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