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是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4年,湖南省旅游局根据《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健全协作工作机制。召开2014年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年会,健全更加紧密的协作机制,重点研究打造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打捆推进大湘西市场促销等创新举措,谋划新一轮大湘西区域、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大湘西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构和机制,建立以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扶持大湘西旅游发展政策,重点加快推进张家界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宁县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深化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国家旅游气象服务试点工作。以凤凰县、新宁县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县为重点,全面落实年度旅游产业扶持资金,逐步加大对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的经费投入。争取在全省旅游重大项目规划、安排等方面向大湘西地区倾斜,在旅游银企对接、旅游招商引资等活动中重点考虑大湘西地区。确定一批文化旅游教育实践基地,争取在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等有关院校设立文化旅游专业,定期培训从业人员。探索实行导游考试降分优惠政策,保障大湘西地区导游专业人才需求。
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利用自有或合办的宣传平台,加大对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宣传,利用湖南日报“湖南印象”专刊(栏),有序连续进行全方位报道;利用《湖南旅游》杂志,展示大湘西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湖南旅游网”、旅游官方微博宣传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动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广大旅游者关注和体验大湘西文化旅游。在湖南卫视播放大湘西旅游广告,借助重大活动、省内公共基础设施,推广大湘西旅游。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支持崀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全年创建4A级景区6家以上,支持老司城遗址申遗。全力打造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品,提质升级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等比较成熟的文化旅游景区,加快建设黔城古城、里耶古城、王村古镇等还未充分开发的景区,创建一批旅游小镇,推出一批“三古”文化旅游品牌。探索两型旅游示范区(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两型旅游示范景区、两型旅游示范饭店、两型旅游示范县(市、区)。以张家界、湘西州、怀化为重点,积极开发一批生态、养生、休闲、健身等文化旅游休闲品牌。
加快旅游扶贫步伐。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大湘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户。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有关要求,抓好大湘西旅游资源调查,争取编制《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支持湘西州、张家界市申报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落实《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宣言》,选取10个最贫困的村,着力打造美丽宜游乡村。
搭好旅游发展平台。把设立省级旅游产业园区提到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以促进旅游业的规模和集约发展。目前,大湘西的张家界天门山先导区、慈利阳和旅游商务区、常德桃花源旅游区提出建设旅游产业园区要求。2014年,将重点研究制定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发展战略和促进政策,在包括大湘西在内的全省范围内选择两三个点开展旅游产业园区试点。
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大湘西旅游公路指引标识规划》,协力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牌和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人性化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大湘西地区选择比较成熟的城市或景区,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试点。
(作者系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湘评论》2014年第09期)
来源:红网
作者:张值恒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朱天伦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