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情愫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群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朱天伦 2014-05-12 15:18:40
时刻新闻
—分享—
  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的生动局面。
  


  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一部新著。
  
  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时期,毛泽东正值青年时代。青年时代对一个人的人生事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同他拥有这样一个青年时代是密不可分的。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投身五四运动,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到参加建党;再到独当一面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嬗变,也完成了他的青春华章。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可以说是毛泽东选择了自己的历史。他是师范生,本可以像当时不少人一样,走“教育救国”的路,但却选择了革命救国的路;他本可以同他的新民学会的一些会友一起赴欧留学,喝喝洋墨水,但却选择留在国内做更实际的革命工作;他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大员,本可以跻身于上流社会,但却选择去搞农民运动,与泥腿子为伍;大革命失败后,他本可以到党中央工作,到上海住高楼大厦,但却选择上山下湖,结交“绿林好汉”。
  
  这本书很好地表现了上面讲的这些,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系统、全面地记叙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清晰勾勒了青年毛泽东独特的人生道路,多方面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情愫,为今天的人们更好地了解青年毛泽东提供了一部信史、信书,也为今天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宝贵的青春启示录和人生启示录。
  
  这本书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学术价值在于,在系统、全面地记叙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独到思考和探索,深入地梳理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深入地阐释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正确思想、观点和论断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毛泽东这一时期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正是他走向成熟的过程。从五四时期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探索时期。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个先后提了出来。其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或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或者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而只能靠中国的革命者在实践中探索。毛泽东17岁才走出乡关,与同时代一些著名的革命者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要晚一些。但他具有更执著、更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更执著、更彻底的求是精神,这使得他很快超越了同时代很多先进人物而走到时代的前列,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前人和同时代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样,当一些同时代的同样曾经是出类拔萃的人物,由于多种原因徘徊不前甚至误入迷途的时候,他却一步步走向更加成熟。
  
  这本书很好地表现了上面讲的这些,并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在酝酿、组织武装斗争中,毛泽东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并指出,这集中反映在他正确地解决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两个关系问题上。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这两个关系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多个基本问题中。正确认识了这两个关系,就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中国革命的其他基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书中聚焦这两个关系问题,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观点作了透彻的阐释和分析。把握了毛泽东在这两个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就把握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脉络和他对中国革命主要的思想理论贡献。这本书给人们的新的历史认知和学术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瞿秋白语)的生动局面。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形成后来人们所认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但是客观上是有一个领导群体存在的。这个群体的人,面对着过去从未干过的革命,都在思考。对有的问题,你可能考虑得早一点,认识得早一点或者更深入一点;他可能考虑得晚一点,认识得晚一点或者不那么深入。但是,晚考虑、晚认识的人后来可能又超越早考虑、早认识的人。这个群体就是这样在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甚至相互砥砺中共同提高的。在这个群体中,毛泽东绝不是对任何问题都是思考得最早、认识得最早的人,但是,他却是对许多重大问题认识得最彻底者,他是这个群体正确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对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最全面、最科学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概括者。因此,毛泽东才成为了毛泽东。
  
  这本书勾勒了一个思想者的群体形象。这对于今天这个思想的时代的读者,无疑是一种激励和启迪。
  
  (《新湘评论》2014年第09期)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群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朱天伦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5/12/33472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