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宏: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几个重大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宏 编辑:王小杨 2014-05-07 12:42:39
时刻新闻
—分享—

 

刘宏,湖南省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原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巡视员

(刘宏,湖南省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原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巡视员)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通过几年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已经形成共识,进入了省委省政府决策,并争取成为国家战略。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就没有突破,就没有特色。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将它概括为十六个字,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项目带动、以民为本。当否?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一、生态优先
  
  生态经济区,顾名思义,生态在首,生态优先是题中之义。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生态经济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这是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洞庭湖区最重要的价值之所在。众所周知,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调蓄之湖、生态之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洞庭湖区的核心资源,是洞庭湖区最大的资本、最好的品牌、最强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生命线。保护好了洞庭湖区的生态,就保住了洞庭湖区的价值、洞庭湖区的地位和特色。因此,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必须始终把生态优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强调生态优先,首先要在人们的思想上强化生态优先的理念。工业化以来,人类因强调发展而忽视了生态,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人与自然矛盾激化,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因此不得不引起全人类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和反思,建设生态文明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识。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选择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子,是大势所趋的明智之举。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首先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头脑中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生态优先理念,要把GDP优先的观点转化为生态优先的观点,要通过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考评制度和政绩观的变革,把生态优先理念落到实处。想问题、作决策,首先考量生态。每一个建设、每一个项目,首先必须考虑其生态后果,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建设项目才能上,反之,坚决不能上。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从思想上牢牢把住生态优先关。
  
  同时,在顶层设计中要以生态优先为指导。做好顶层设计,是任何一个区域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等顶层设计中,要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为指导。具体到区域的整体规划、部门规划、各市县的规划,都要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重建等方面以生态优先为指导,提出明确指标和具体要求,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层面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把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作为重要内容,把生态优先理念上升到法制高度,保证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使生态优先理念制度化、法制化。
  
  在建设发展中更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经济区建设既要尊重经济规律,也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经济规律,加速区域发展。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首先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发展建设,没有生态环境的发展就没有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把生态建设指标量化,作为考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光靠自觉还不行,还要有强制性措施,赏罚分明。对破坏生态求发展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要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对保护生态谋发展要给予奖励和补偿。要努力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两型”引领,“四化”联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加速经济发展。要大力发展以绿化和治污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两型”工业和新兴工业,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提倡低碳文明生活,努力处理好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努力实现零排放,让生态优先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单位、各个阶段得到全面贯彻。
  
  二、绿色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一个伟大而朴素的真理。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进一步强调这个硬道理。不仅要发展,而且要科学的、超越式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力图在绿色发展中继续占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洞庭湖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已明显落伍了,在绿色发展中,必须要勇立潮头,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迎头赶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实现新的飞跃。
  
  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支撑。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要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工艺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形成符合生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工业要以园区为依托逐步实现每个园区有产业特色,园区间功能互补、延长产业链,整个区域实现产业集群化、集约化、新型化发展。农业要以龙头产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同时要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争取第三产业在GDP中超过60%。要着重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这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同时国家要加大对洞庭湖区传统工业改造、高新技术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发展。
  
  要大力发展绿色城镇。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目前,全国城镇化已达50%,发达地区高达70%以上,洞庭湖区域城市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洞庭湖区要加速城市化发展,以此为引擎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发展中要强调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城乡一体。要把岳阳、益阳、常德、荆州四市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市。把区域内各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绿色城镇。对那些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要努力恢复,建新如旧、回归历史、回归自然。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要逐步将现有农村行政村实行集中居住,建成绿色社区,实现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在整个洞庭湖区要实现城镇中有田园、田园中有城镇、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化过程中要着力杜绝以往的城市病,更新发展理念,作好整体规划。在城镇建设中要十分注重绿化,留有足够的绿地、湿地和休闲空间,变过去的“水泥森林式”城市为现代绿色“空心”城市,城中有林园,林园在城中。要努力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节俭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使用环保节能汽车和公共交通,加强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逐步做到垃圾分类,未经处理的污水不自然排放,不断提高城镇化的绿色生态水平,把整个洞庭湖区建成具有水乡特色的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城镇群。
  
  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能源。洞庭湖区借长江横贯东西,凭京广沟通南北,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要大力实现绿色交通。水运是绿色交通的重要基础,洞庭湖区得天独厚。要举全省之力建好城陵矶天然良港,疏浚洞庭湖卡口和湘、资、沅、澧四水,实现河湖连通,建设通江达海的高效水路运输网络,充分发挥洞庭湖水系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同时要搞好水、陆、铁、空相互间的沟通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努力节能减排,充分发挥洞庭湖区最便捷、最经济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形成区域内一小时经济圈和湘鄂赣新的智能绿色物流中心。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绿色能源,充分发挥洞庭湖区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尽快建好桃江、华容核电站,尽快开发洞庭湖区的页岩气资源,大力开发沼气、小水电和家用太阳能,让洞庭湖区的绿色交通、绿色能源走在我国前列。
  
  三、项目带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项目是抓手、是龙头,抓住了重大项目,就能带动全盘发展。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定要抓住几个重大项目,一抓到底,毫不放松,抓出成效,带活全盘。
  
  一个是洞庭湖环湖公路。修建环湖高等级公路,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它可以把洞庭湖区连为一体。环湖公路沿洞庭湖而建,可把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连为一体,并与湘江风光带相连,进而可使整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省会长沙连为一体;它可以有力改善洞庭湖区的交通状况。环湖公路直接连接了望城、湘阴、营田、荣家湾、岳阳、君山、南县、沅江、汉寿、津市、澧县、安乡、公安、石首等若干城镇,还通过若干连线与京珠、岳常、长常、岳荆高速公路连结,还可与洞庭湖水运网、长江黄金水道、京广铁路连接,可以大大提高洞庭湖区的交通水平,形成1-2小时经济圈;它可以有力促进环湖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是经济的加速器,“要致富,先修路”,建设环湖公路可大力促进洞庭湖区的城镇化发展、沿湖经济产业带发展和沿湖物流业发展,全面提高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它可以大力促进环湖旅游业的发展。洞庭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这条公路,可以把岳阳楼、君山、团湖、洞庭湖湿地公园、赤山岛、屈子祠、桃花源、城头山、荆州古城等若干个分散的景点连成一片。还可开发环湖自驾游、环湖自行车游、环湖绿道步行游、环湖游船和游艇俱乐部等新项目。沿路还可开发若干不同档次相结合的生态宾馆、生态农庄、农家乐等旅游基地和设施,可大大提高洞庭湖的旅游品位和水平,促进洞庭湖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这条公路还可为洞庭湖区的防汛工作发挥指挥、运输等重要作用,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汛保安能力。对这条一举多得的环湖公路一定要尽快论证、抓紧设计和施工,争取早日建成,发挥带动作用。
  
  一个是洞庭湖水利枢纽工程。洞庭湖的优势在水,忧患也在水。过去水多,防汛为要。现在水少,保水为要。修建以城陵矶大坝为核心的洞庭湖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讨论多年,这是一个十分巨大而关乎利害的工程,对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水利安全、民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要抓紧论证、科学决策、尽快落实。目前对这个工程认识不尽一致,特别是工程对生态的利害关系孰轻孰重短期无法断言。现在看来,这个工程有积极作用是明显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水作用。水是生态之本,修建城陵矶大坝,将洞庭湖常年水位提高,使洞庭湖枯水季节的水面扩大1/3左右,这样就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积极作用,可全面解决洞庭湖区枯水季节的农业灌溉和城市居民、工业用水问题,有利于湿地保护和湿地生物群落的保护,有利于水运交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枯水季节还可向长江中下游适量补水,还可发电,还可成为洞庭湖旅游新亮点。这个巨大的工程,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是不可设想的,正因为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水文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才生此意。这一工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举足轻重,要有专门班子组织论证落实。
  
  一个是洞庭湖湖体保护。洞庭湖体是洞庭湖生态的核心,没有洞庭湖,就无所谓洞庭湖的生态,也无所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体保护是重中之重。要加大投入,运用现代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加强湖体保护,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首先是要保护洞庭湖的面积。史称洞庭湖为八百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历史最大水面为6000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湖体仍有4350平方公里,多年的淤积和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目前的面积只有2625平方公里,水面锐减,令世人担忧。要保护好洞庭湖生态,必须下气力保护洞庭湖的水面。要坚决实施退田还湖、修整水道,加强长江和四水上游的绿化工程建设,降低泥沙,保证洞庭湖的水面不再减少,并逐步恢复到朱镕基同志提出的4350平方公里的目标。同时,要保护好洞庭湖的水质。不仅要解决水少的问题,还要十分重视水脏的问题。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和居民的生活污染使洞庭湖已不堪重负,保护好一湖清水,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下狠心关闭沿湖和沿江严重污染的企业,沿湖沿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一律不准直接排放。要进一步制订和健全规章制度和法律,对违者要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几十年水质不变,一直保持在可直接饮用的标准,值得我们借鉴。还要保护好洞庭湖水生态系统,加强沿江沿湖绿化工程建设,保护好洞庭湖的鸟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植物,除对国家明文规定的如江豚、候鸟等一、二级保护物种要重点保护外,对洞庭湖现有的所有物种都要进一步查清家底、予以保护。对洞庭湖的水产资源、砂石资源等也要防止掠夺式破坏性捕捞和采集。洞庭湖是全区的生命线,一定要区域联动,共同保护。保护好了这个大湖,就为社会、为子孙、为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个是洞庭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重点是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洞庭湖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抗旱排涝防汛都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现代化要求差距很大。西方国家上世纪初就实现了管网排灌、滴灌、喷灌等节水节能技术。洞庭湖区的排灌系统目前尚不配套,自流灌溉的水平还很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要努力改造排灌设施,兴建节水工程,逐步实现管网化。交通除环湖公路外,要提升区域内整体交通网络建设水平,实现村村通公路。要有若干节点,使环湖公路与区域内各个乡村公路相互衔接,并与长常、长岳、岳常、岳荆高速公路连接。同时,还要努力打通洞庭湖与区域内的若干支流、内河、内湖、大型渠道的水运网络,修建若干码头,使水运网络与公路网络相互衔接,形成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在能源建设上,要在建好两个核电站的同时,逐步淘汰火电,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开发沼气和页岩气。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竞争的前沿,洞庭湖区既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开发技术,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大力引进人才,重点发展软件技术,打造洞庭湖软件“硅谷”,通过软件的自主开发和应用,提高湖区整体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
  
  一个是洞庭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城市化的支撑,也是人民福祉的支撑。要加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必须着力打造高科技、高效率、大规模、大市场的支柱性产业及产业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区内名牌产业和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制、集群式等现代方式打造支柱产业和产业体系。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饲料养殖、烟草、纺织、农产品加工、造纸、粮棉油猪鱼、旅游等,要通过集群化、专业化、集约化组建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产业集团,还要下大力气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电子软件产业、金融物流等生产型服务型产业,要在区域内打造10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若干20亿以上的规模企业,创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来区内落户,用强大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撑新型的生态经济区发展。
  
  四、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根本要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根本。
  
  首先是要使老百姓富裕起来。要通过生态经济超越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区域内人民的收入水平,通过五到十年时间,力争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富裕地区的行列。
  
  第二是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十分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要通过生态经济区建设,使整个洞庭湖区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花更艳,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更干净、更优美、更文明、更舒适、更方便、更现代,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山水、田园、城镇、乡村融为一体,把整个洞庭湖区建设成美丽、富饶、文明的生态宜居区,争取成为联合国的宜居典范。
  
  第三要整体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本质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城市化。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要整体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覆盖、城乡一体,实现乡村生活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都能过上同等的现代文明生活,实现全区整体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创造就地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第四要全面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在比较中更能体验到。要全面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整体文明程度。要在加快发展、大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要使湖区人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都有幸福感,在生活水平的历史比较中增加幸福感,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文/刘宏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宏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5/07/33431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