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湖南】从一只鹰说开了去丨10月14日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一笑 编辑:许敏 2016-10-14 20:14:10
时刻新闻
—分享—

品读湖南丨带你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

  鹰,从来都不是一种普通的鸟。

  在中国人眼中,鹰是一种“神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它比起欢快雀跃的鸟儿,体型更大、雄心更强、视野更广。它象征着勇猛、热情和拼搏,能够不畏风霜雨雪、不惧酷暑严寒,勇敢在高空翱翔。

  西方文化中,鹰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罗马人认为鹰是“朱庇特之鸟”——众神之王的吉祥物;美洲土著居民认为鹰是神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使者,甚至在美国独立后不久,白头鹰就被选定为国鸟,国徽、军队制服上,都印有一只白头鹰,它一只脚抓着橄榄枝,另一只脚抓着箭,象征着和平与强大。

  在湖南,也有一只鹰,它两年一度的归来和翱翔,展现了湖南人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天晚上,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即将在长沙拉开序幕,跟随这只金鹰的步伐,观众朋友们就能感受中国电视文艺的高速发展和湖南电视湘军人的勇敢拼搏。

(10月14日,金鹰节开幕式彩排,金鹰女神唐嫣亮相。)

  2000年以前,金鹰节还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没有固定的承办方。也是在那一年,两个人的一次促膝交谈,促成金鹰永驻长沙。当时,时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的杨伟光正考虑如何把金鹰奖办成一个有全国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而刚刚声名鹊起的电视湘军,产业初具规模,时任湖南电视掌门人的魏文彬满脑子想着如何谋求湖南电视行业的更大发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利用电视湘军的“娱乐”特色和巨大影响力,将“中国电视金鹰奖”打造成一张名牌。于是,中国视协与湖南广电签署协议,后者出资1000万元买断金鹰节的永久承办权,金鹰落户长沙。自此之后,这只金鹰也越飞越高。

  如果把金鹰节比作湖南文化中一抹亮色,那么文脉深厚且领域广阔的湖湘文化就是一片七彩天空。

  年代久远的简牍、石刻、书画,无论过去多少个世纪,仍然散发着魅力;源远流长的楚辞汉墓、民俗歌舞、哲学思想,虽历经时代更迭,依然影响深远;更不用说那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响当当的名字——屈原、王船山、陶澍、魏源、曾国藩、谭嗣同……他们的文化遗产和时代精神不断勉励湖湘后人“敢为人先、奋勇拼搏”。

  拥有这些文化资源,湖湘文化也以开放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中光芒四射。“湖湘文化走进泰国”“湖南文化走进联合国”“四海同春”春节文艺晚会、“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汉语桥”大赛……这些文化活动,将湘瓷、湘茶、湘绣、湘戏、湘书、湘酒等湘文化介绍给了全世界,“一粒种子、一座书院、一部电影”,勾连起了湖南与世界大格局的关联。

(今年8月28日,舞台剧《君生我未生》在巴黎布隆尼亚宫震撼上演。)

  可以说,当代湖湘文化不但传承了古人“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哲学,也紧跟时代步伐、散发万丈光芒。它的影响力与其配套的文化体制密不可分。今年5月25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就指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加快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张文雄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有了政府的制度建设与顶层设计,湖南文化就好比有了催化剂,不同特色、不同形态的文化因子就能在新时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可见,金鹰并非一只普通的鹰,它更是瞭望湖湘文化的一扇窗口。

  文/杨一笑

  【三湘要闻,全新呈现。论道湖南频道每日下午推出《品读湖南》,每期以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领域新闻或现象为选题,进行人文解读,一起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以飨读者诸君。本期为2016年第19期。】

[延伸阅读]

【品读湖南】长沙为什么是快乐的丨10月13日

【品读湖南】长沙不止美食,还有书和文艺丨10月11日

【品读湖南】妈妈,别让我陷入无声的世界丨10月10日

【品读湖南】他在稻田里,站成一座丰碑丨10月9日

【品读湖南】重阳又至,勿让背影如昨丨10月8日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一笑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0/14/41079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