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哲学里的中国·现场评丨千年醴花“突围”向新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李意一 2025-04-24 09:56:12
时刻新闻
—分享—

dd10cb97-4ddf-44d1-9997-07578d125b39.jpg

□姜媚

空气里,满是洋溢蓬勃的活力。

大街上,人群中各色面孔交织。

这是第19届国际烟花论坛(ISF)和首届湖南(醴陵)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开幕后,与醴陵有关的模样。

在本次盛会首场主题焰火展演——科富之夜,伴随火光腾空而起,现场观众们不约而同地仰起头,眼睛紧紧跟随着烟花的轨迹,口中发出阵阵惊呼声。

这是一场视觉、听觉与情感的全方位体验,绚烂的“黄金树”,梦幻的“蓝色瀑布”,治愈了在场所有人。

“完全没有闻到(硫磺)味”“也没有任何灰尘”,散场后,同行的自媒体达人如此感慨。这份感慨简单朴实,却映照出醴陵花炮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

从1400多年前花炮祖师李畋发明爆竹的传说,到百亿级产值的现代化花炮产业集群,推动千年产业华丽转身,高质量是关键词。

花炮,是醴陵的优势与禀赋。但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密集、污染指数高、安全系数弱等一度成为其撕不掉的标签,转型迫在眉睫。

怎么转?向创新要动能。

向内,近年来,醴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切实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比如,科富花炮和中车株洲所开发鞭炮生产自动化流水线。目前醴陵市烟花爆竹产业的机械化应用率已超过70%,爆竹生产涉药工序实现100%机械化生产,主导制定了插引机、结鞭机等7项国家标准。

向外,花炮产业始终面向市场需求,以创新创造激活消费,不仅卖产品,更卖创意,比如吉利烟花推出的七彩系列新品,满足了年轻人露营、度假等小型燃放需求;南凤烟花攻克融合难题,开发既能白天燃放又能晚上绽放的产品。而李畋庙、主题高铁等“新玩法”为醴陵烟花嵌入文化的多种表达方式,契合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时,也顺应了打开消费新空间的势。

当然,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枝独放不是春,要集聚行业资源,各展所长,更好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

怎么办?以协同破壁垒

此次国际烟花论坛和花博会首次实行“产区联动+政策赋能”的办会模式,为全球花炮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示范。一个细节是,活动的主要赞助商大吉烟花是来自浏阳的企业。此前,大吉烟花集团在醴陵布局的生产基地之一金玉二工厂正式投产。湘赣边的浏阳、醴陵、万载、上栗是四大花炮主产区,2021年,四地共建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获国家批复。这些年,通过跨省产业协同,在政策制定、安全监管、污染防治等方面有效破解了行政区壁垒。

“过去比谁价格低,现在拼谁技术强、安全更可靠。”共建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的实践,也折射出花炮产业从“内卷式竞争”到“内涵式发展”的蝶变。

展馆内,绚丽创意和前沿技术齐聚一堂,世界各地的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以及花炮原辅材料等展品琳琅满目,引来了大量国际客商的关注。

展馆外,来自全球的游客可以在民俗游园会、非遗技艺展示、醴陵美食节等活动中开启一次文化与味蕾的双重旅行,沉浸式体验醴陵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感受真实立体的中国。

陶子湖边,穿越千年,花向上,醴陵拔节。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8/68/149006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