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不仅重塑党的政治生态,更促进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向善向上。红网时刻新闻策划推出“好评中国·好作风领社风”专栏,看作风之“变”何以引领社风之“新”。
□周丽芳
邻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珍贵瑰宝。回溯历史,“六尺巷”传颂着邻里间的宽容礼让,“远亲不如近邻”更是口口相传的生活智慧。在社会的宏大拼图中,邻里关系是紧密相扣的关键板块,其和谐与否深刻影响着社风民风的走向。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如同一股强劲的清风,不仅在党风政风建设领域掀起了深刻变革,更如同春雨润物般浸润社会肌理,为邻里关系的焕新与社风民风的转变注入澎湃动能。中央八项规定所倡导的为民务实清廉作风,逐渐深入人心,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整体净化,让人们更加注重真诚交往与实际行动,为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央八项规定通过严控公款消费、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有效遏制了社会上的奢靡攀比之风。公款消费隐退、奢侈宴请降温,“光盘行动”不仅让餐饮业回归理性发展,更将“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统美德镌刻进大众生活。在婚丧嫁娶领域,过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随着党风建设的推进,多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礼金数额显著下降,群众逐渐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品质。作风建设的深层嬗变,正在将“俭以养德”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这种由党风政风涤荡社风民风的良性互动,让崇德向善、尚俭戒奢的社会新风尚蔚然成风。
构建邻里和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齐心协力。作为个体,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拉近邻里距离的桥梁。在日常相处中,以真诚之心对待邻居,以友善之举传递温暖。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方面,社区应积极搭建邻里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举办邻里节、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创造更多邻里相识相知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邻里关系。此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作为。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社区开展邻里和谐建设活动;社会组织可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心理咨询、文化服务等,助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一个个和谐的邻里单元,汇聚成文明友善、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推动着整个社会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邻里和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社风民风不断向好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央八项规定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以制度约束推动价值重塑,使节俭、务实、公平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清朗的社会生态提供了持久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浇灌邻里和谐之花,开启社风民风蝶变的新征程,让作风建设的清风拂过每一条小巷,让务实清廉的理念融入每一户人家。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丽芳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