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艺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的消息振奋人心。这不仅是交通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铁路在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构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路部门紧密围绕大湾区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跨境铁路运输,增加列车开行频次,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拓展运输线路覆盖范围,使大湾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今年1月5日起,大湾区往成渝方向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加强了华南与西南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两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1月8日,开往京津冀地区的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线班列开启,提升了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物流成本。1月12日的爱心返乡专列,更是体现了大湾区的人文关怀,让在粤务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1小时生活圈”的实现,对大湾区的发展意义深远。从经济层面看,它促进了粤港澳三地货物、资金、人员的高效流动。货物的快速运输加速了贸易往来,推动了产业协同发展;资金的便捷流通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人员的自由往来促进了人才交流与合作,激发了创新活力。这使得大湾区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社会层面,“1小时生活圈”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大湾区内丰富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周末去香港购物、到澳门品尝美食、在广东休闲度假,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促进了大湾区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增强了居民对大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1小时生活圈”是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居民“心联通”的重要体现。高铁、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场标准的统一等规则机制的衔接融合,为区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居民之间的频繁往来和文化交流,则让大湾区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实现,是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范例。它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能力。未来,随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必能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